《初入武夷》

时间: 2025-01-10 21:59:56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入武夷
未到名山梦已新,
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
似与游人洗俗尘。

白话文翻译:

在我还未到达这著名的山川时,心中已对它产生了新的向往。
千山万岭高耸入云,宛如玉石般嶙峋。
在幔亭中一夜的风雨吹打,
似乎在为游人洗净世俗的尘埃。

注释:

  • 未到:还没有到达。
  • 名山:著名的山,特指武夷山。
  • 梦已新:心中对山的向往和憧憬已经产生。
  • 千峰拔地:形容山峰高耸,直入云霄。
  • 玉嶙峋:形容山的形态如玉石般美丽而尖锐。
  • 幔亭:一种遮风挡雨的亭子。
  • 洗俗尘:洗去世俗的尘埃,寓意净化心灵。

典故解析:

“武夷”指的是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道教和佛教胜地。诗中提到的“名山”不仅是指武夷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其文化与历史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婉约、深沉著称,往往情感复杂,字句精炼。

创作背景:

《初入武夷》是李商隐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初入武夷》展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洗涤的渴望。诗的开篇“未到名山梦已新”,便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憧憬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武夷山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欣赏,更是对一种心灵境界的追求。

“千峰拔地玉嶙峋”描绘了武夷山的雄伟与奇特,山峰如同玉石般耸立,象征着力量与美丽。这里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和画面感。接下来的“幔亭一夜风吹雨”则将场景转向了一个具体的地点,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气候的影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一句“似与游人洗俗尘”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现了自然的力量能够洗去人们的烦恼与世俗的尘埃,传达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到名山梦已新:还未到达武夷山,心中的梦想已新鲜。
  2. 千峰拔地玉嶙峋:千山万岭高耸,宛如美玉般的奇峰。
  3. 幔亭一夜风吹雨:在幔亭里度过的一个晚上,风雨交加。
  4. 似与游人洗俗尘:仿佛在为游人洗净世俗的尘埃。

修辞手法:

  • 比喻:“千峰拔地玉嶙峋”中的“玉”比喻山的美丽。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整首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体现了李商隐内心的宁静与对心灵洗涤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着文化和自然的结合。
  • 千峰:代表着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幔亭: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避世的空间。
  • 风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洗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初入武夷》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名山
    • B. 世俗
    • C. 内心宁静
  2. 诗中提到的“千峰拔地”形象描绘了什么?

    • A. 山的美丽
    • B. 云的变化
    • C. 水的流动
  3. “似与游人洗俗尘”中的“洗俗尘”指的是什么?

    • A. 洗衣服
    • B. 净化心灵
    • C. 清扫房间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注重静谧的生活情境。
  • 杜甫《望岳》:关注山的雄伟与人生的感慨,情感更加激昂。

参考资料: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