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四首》

时间: 2025-01-24 07:01:02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烂柯山四首
作者:刘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早。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白话文翻译:

白云带着我的拐杖,苔藓小径上不知谁往返。
渐渐看见松树倒伏,偶尔听到鸟儿闲闲地鸣叫。
豁然开朗,喧嚣全无,只对着万重山峦。
石桥跨越绝壑,苍翠的树林间有鸟儿的通道。
倚在栏杆上,脚下是云,斜阳还早。
如果能遇上霓裳,千年也不会衰老。
偶然寻得灵境,洞天碧云之上。
烂柯山留有遗迹,羽客何能前来拜访。
日暮时分,想要回去,晴空烟雾笼罩千山。
在绳床上久坐,石窟中已绝了人迹。
能在这人间与世隔绝,便将人世隔开。
白云在风中飘飞,并非等待归来的客人。


注释:

  • 白云:指天空中的云,象征清静与遥远。
  • 策杖:拐杖,暗示诗人行游的状态。
  • 苔径:苔藓覆盖的小路,表现山中幽静之感。
  • 松树偃:倒伏的松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 豁然:形容开朗、开阔的样子。
  • 霓裳:指美丽的衣裳,表现理想境界的美好。
  • 灵境:指人间仙境,寓意理想的生活状态。
  • 羽客:指仙人或隐士,象征追求高洁的人。

典故解析:

  • 烂柯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中提到的“烂柯”来自于古代道教文化,象征着追求不朽与长生。
  • 日暮怅欲还:表现出诗人对归去的渴望,暗含世事无常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迥,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唐代,这一时期,士人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烂柯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世俗的逃避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烂柯山四首》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悠远,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开头几句描写了白云与苔径,给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松树和鸟声则增添了生机,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面对万重山,诗人内心的烦恼与喧嚣在此刻一扫而空。石桥和鸟道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壮丽,透过栏杆看到的云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诗中的霓裳与灵境,更是诗人向往长生与理想境界的象征。

最后,诗人感叹于人世的隔绝,这种情感在“日暮怅欲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结合“白云风飏飞”,仿佛在诉说着对归属与人间的思考。整首诗融合了山水之美与人生态度,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云引策杖:白云引导着我的拐杖,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2. 苔径谁往还:苔藓小径上不知谁来谁去,表现出山中幽静和孤独感。
  3. 渐见松树偃:渐渐看见倒下的松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时闻鸟声闲:偶尔听到鸟儿悠闲的鸣叫,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5. 豁然喧氛尽:心中烦恼一扫而空,面对着万重山,感到心灵的宁静。
  6. 石桥架绝壑:石桥跨越深渊,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7. 苍翠横鸟道:苍翠的山林中,鸟儿自由地飞翔,象征自由与生命。
  8. 凭槛云脚下:倚着栏杆,脚下是云,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9. 颓阳日犹早:夕阳已经倾斜,但仍显得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10. 霓裳倘一遇:如果能够遇上美丽的霓裳,寓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1. 千载长不老:这样的理想境界可以让人永葆青春。
  12. 灵境偶一寻:偶然寻得的灵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13. 洞天碧云上: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14. 烂柯有遗迹:烂柯山留有仙人的足迹,暗示其神秘感。
  15. 羽客何由访:问道:羽客如何才能前来访问,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16. 日暮怅欲还:日暮时分,内心渴望归去,反映出一种对人间的思考。
  17. 晴烟满千嶂:晴空中烟雾弥漫,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18. 绳床宴坐久:在绳床上长时间宴坐,暗示对世俗的超然。
  19. 石窟绝行迹:在石窟中已无行人,表现出孤独与宁静。
  20. 能在人代中:能在这人世与世隔绝,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1. 遂将人代隔:最终将人世隔开,反映出对尘世的逃避。
  22. 白云风飏飞:白云在风中飘飞,不再等待归来的客人,表现出一种豁达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引策杖”,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
  • 拟人:如“白云风飏飞”,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超凡脱俗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然,带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感。
  2. 松树:代表坚韧与长寿,体现对自然的敬重。
  3. 鸟声:象征生机与和谐,增添了自然的动感。
  4. 石桥:象征通向理想生活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5. 霓裳:代表理想与美,寓意追求高洁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烂柯山”象征什么?

    • A. 仙人居住的地方
    • B. 繁华的都市
    • C. 贫瘠的土地
    • D. 战争的遗址
  2. “白云引策杖”中的“白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幸福
    • B. 自由与超然
    • C. 追求
    • D. 忧愁
  3. 诗中“霓裳倘一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美丽的衣裳
    • C. 理想生活
    • D. 名声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诗句中也流露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刘迥的作品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下一句是什么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上一句是什么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下一句是什么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上一句是什么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下一句是什么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上一句是什么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下一句是什么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上一句是什么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下一句是什么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上一句是什么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下一句是什么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上一句是什么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下一句是什么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上一句是什么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下一句是什么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上一句是什么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下一句是什么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上一句是什么

白云引策杖,下一句是什么

苔径谁往还。上一句是什么

苔径谁往还。下一句是什么

渐见松树偃,上一句是什么

渐见松树偃,下一句是什么

时闻鸟声闲。上一句是什么

时闻鸟声闲。下一句是什么

豁然喧氛尽,上一句是什么

豁然喧氛尽,下一句是什么

独对万重山。上一句是什么

独对万重山。下一句是什么

石桥架绝壑,上一句是什么

石桥架绝壑,下一句是什么

苍翠横鸟道。上一句是什么

苍翠横鸟道。下一句是什么

凭槛云脚下,上一句是什么

凭槛云脚下,下一句是什么

颓阳日犹蚤。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