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时间: 2025-01-10 23:10:20

日出天开眼,云收见物华。

不餐还自饱,无酒却须赊。

绿遍千丝柳,红添几树花。

如何酬造物,烂醉是生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晴 姜特立 〔宋代〕

日出天开眼,云收见物华。 不餐还自饱,无酒却须赊。 绿遍千丝柳,红添几树花。 如何酬造物,烂醉是生涯。

白话文翻译:

太阳升起,天空仿佛睁开了眼睛,云彩散去,万物显露出美丽的光彩。 即使不吃饭也感觉饱足,没有酒却需要去赊欠。 绿色的柳枝遍布,红色的花朵在几棵树上增添了色彩。 如何回报大自然的恩赐?尽情烂醉就是我的生活。

注释:

  • 物华:自然景物的美丽。
  • 赊:欠账,这里指需要去借酒。
  • 烂醉:极度醉酒,这里指尽情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这首诗描绘了晴天后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心情愉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晴天为背景,通过描绘日出、云散、绿柳、红花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中“不餐还自饱,无酒却须赊”一句,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即使不吃饭也感觉饱足,没有酒却需要去赊欠,这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如何酬造物,烂醉是生涯”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他选择尽情享受生活的方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出天开眼,云收见物华”:描绘了晴天的景象,太阳升起,天空仿佛睁开了眼睛,云彩散去,万物显露出美丽的光彩。
  2. “不餐还自饱,无酒却须赊”: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即使不吃饭也感觉饱足,没有酒却需要去赊欠。
  3. “绿遍千丝柳,红添几树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绿色的柳枝遍布,红色的花朵在几棵树上增添了色彩。
  4. “如何酬造物,烂醉是生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以及他选择尽情享受生活的方式。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不餐还自饱”,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
  • 拟人:如“日出天开眼”,将日出比作天空睁开了眼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通过描绘晴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日出: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 云收:象征障碍的消除。
  • 绿柳:象征生机和活力。
  • 红花:象征美丽和热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餐还自饱”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B

  2. 诗的最后一句“如何酬造物,烂醉是生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避世 B. 积极向上 C. 放纵自我 D. 感恩自然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晴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喜晴》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描绘了晴天的美景,但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姜特立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