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李承诚之待制六丈挽词》
时间: 2025-01-11 14:0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
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
世无阿房宫,可建五丈旗。
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
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
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
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
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
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
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
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
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
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
九原不可传,千古有余悲。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松树一寸高,树中有梁栋的姿态。
天马跌落地面奔跑,万里之遥终可期盼。
世上没有阿房宫,倒是可以建立五丈旗。
又没有穆天子,西征燕瑶池去。
才华大的人在古代难以施展,老死也无妨。
男子汉害怕难免,何必在乎别人是否知道。
您如同松树与天马,年轻时就被称为伟大奇才。
仰望与俯视自己在朝堂,笑谈中没有羌夷。
清朝竟然不用您,白头仍然忧虑时局。
愿意斩杀横行的将领,请烹煮乾没儿。
虽然言语未能被采纳,但坐着折磨奸雄的窥视。
唉,我离您已久,江湖上已生白须。
归来时旧友尽散,留下的又有谁呢?
比起您嵇中散,龙的性情难以束缚。
怀疑您像李北海,慷慨激昂多有雄词。
凄凉的五君之歌,沉痛的八哀之诗。
邪正已久明了,今人皆归属您的思想。
九原之地无法传承,千古之下仍有余悲。
注释:
- 阿房宫:古代秦朝的宫殿,象征奢华与腐朽。
- 五丈旗:指的是古代的战旗,象征权力和军权。
- 穆天子:指的是历史上的穆天子,代表了理想的统治者。
- 嵇中散:嵇康,魏晋时期的文学家,象征高洁雅致。
- 李北海: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象征豪放与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风洒脱、豁达,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故李承诚之待制六丈挽词》写于苏轼与李承诚的交往之际,李承诚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此诗表达了苏轼对李承诚的深切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的“青青一寸松”与“天骥堕地走”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抱负,然而在现实中却有着无奈和悲伤。诗中提到的“世无阿房宫,可建五丈旗”,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当世政治的失望。
诗人用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对伟大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感慨。尤其是“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一句,浓缩了诗人对于时代的忧虑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显示出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青一寸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天骥堕地走:比喻伟大才华被埋没。
- 世无阿房宫: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才大古难用:表达对人才被浪费的惋惜。
- 公如松与骥:赞美李承诚的才华与品德。
- 清朝竟不用: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骥”比喻有才华的人。
- 对仗:如“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表现出高洁的心志。
- 排比:使用排比手法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承诚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切忧虑,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理想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天骥:象征伟大才华与理想。
- 阿房宫:象征奢华与腐朽的政权。
- 五丈旗:象征权力与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友人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思考
- C. 对人生的感慨
-
“青青一寸松”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坚韧
- C. 美丽
-
诗中提到的“阿房宫”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腐朽
- C. 荣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故李承诚之待制六丈挽词》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但苏轼更为个人化,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整体的苦难。苏轼的语言更加洒脱,杜甫则更为沉痛。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