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马元宾》

时间: 2025-01-11 14:04:54

流落江湖万里归,相逢自慰已差池。

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

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

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马元宾
苏轼 〔宋代〕
流落江湖万里归,相逢自慰已差池。
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
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
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后归来的感慨。与友人重逢,虽然心中有所慰藉,但因相逢时机已晚,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初听到好的诗句,令人惊叹,但也让人懊悔自己当初未能及时识别。握手之间,怎能知道没有贺监的祝贺;结交之间,又有谁能再许诺袁丝(袁枚的丝绸)。塞外的鸿雁正欲飞向高空,年老的我又怎能指望追随其后呢?

注释:

  • 流落江湖:指诗人在外漂泊、流亡的状态。
  • 自慰:自我安慰。
  • 好句:指优秀的诗句。
  • 东庭:指东边的庭院,这里指代识别和交往的地方。
  • 贺监:古代官员的称谓,指一种祝贺。
  • 袁丝:指袁枚的丝绸,可能象征着美好事物。
  • 塞鸿:指北方的鸿雁,象征远行和追求理想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等多方面成就卓越,风格洒脱、豪放。苏轼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影响了他的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表达了与老友相逢的喜悦以及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无奈与遗憾。

诗歌鉴赏:

《次韵马元宾》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诗的开头以“流落江湖万里归”引入,暗示了诗人经历过漫长的漂泊生活,归来时心中既有喜悦也有落寞。接着“相逢自慰已差池”表达出与老友重逢的错过,似乎即使重逢,时光的流逝已经让彼此的情感变得微妙而复杂。

诗中提到的“初闻好句惊人倒”,不仅展示了苏轼对文学的热爱,还反映了他对才华的渴望与自我反省。对于“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惋惜。最后两句“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则以鸿雁的形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达出即使年老,也难以追随年轻时的理想与激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落江湖万里归:描述诗人漂泊远行,经历了许多,终于归来。
  2. 相逢自慰已差池:重逢之时,虽然可以自我安慰,但心中依旧感觉到时间的差距。
  3. 初闻好句惊人倒:初次听到优美的诗句,令人惊叹,但也引发了对自己未能及时识别的懊悔。
  4. 悔过东庭识面迟:后悔在东庭时未能及时认识到彼此的才华与情谊。
  5. 握手宁知无贺监:握手相逢,怎能知道没有人来祝贺。
  6. 结交谁复许袁丝:交友时,谁还能再许诺那种美好。
  7. 塞鸿正欲摩天去:北方的鸿雁即将高飞,象征理想与目标的追求。
  8. 垂老追攀岂可期:年老的我又怎能奢望追随那飞翔的鸿雁呢。

修辞手法:整首诗使用了比喻(如“塞鸿”象征理想与追求)、对仗(如“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袁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生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友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漂泊与自由,代表诗人不拘一格的生活。
  • 鸿雁:象征理想、追求与远行,传递出对未来的向往。
  • 东庭:象征交往与识别的环境,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流落江湖”是指什么状态?
    A. 归乡
    B. 漂泊
    C. 定居

  2. “握手宁知无贺监”中“贺监”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官员的祝贺
    C. 诗句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追求理想的希望
    B. 对老年的无奈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苏轼: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苏轼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人生感悟,两者对待人生的态度各具特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