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告春亭 其一 朱翌 〔宋代〕
一丈宽锄地,三重密盖茅。 分封鸥鹭境,拾翠芰荷坳。 正尔宾中主,居然国外郊。 老来俱倒置,营圃不营巢。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宽阔的土地上耕作,用茅草密密地覆盖着三层。 这里成了鸥鹭的领地,我在荷塘边采摘翠绿的荷叶。 我在这里既是宾客又是主人,仿佛身处国外的郊野。 年老之后,我颠倒了生活的重心,忙于园艺而不再建造鸟巢。
注释:
- 一丈宽锄地:形容耕作的土地宽阔。
- 三重密盖茅:用茅草密密地覆盖,可能指建筑或遮蔽物。
- 分封鸥鹭境:比喻这里成了鸥鹭的领地,自由自在。
- 拾翠芰荷坳:在荷塘边采摘翠绿的荷叶。
- 正尔宾中主:在这里既是宾客又是主人。
- 居然国外郊:仿佛身处国外的郊野。
- 老来俱倒置:年老之后,生活的重心颠倒了。
- 营圃不营巢:忙于园艺而不再建造鸟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无咎,号潜山,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田园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老来俱倒置,营圃不营巢”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重心的转变,从建造鸟巢转向了园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一丈宽锄地”展现了作者耕作的宽阔土地,而“三重密盖茅”则描绘了用茅草覆盖的景象,给人以朴素自然之感。后两句通过对鸥鹭和芰荷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老来俱倒置,营圃不营巢”则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态度的转变,从关注自然生态转向了园艺,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丈宽锄地”:描绘了耕作的宽阔土地,展现了作者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
- “三重密盖茅”:用茅草密密地覆盖,可能指建筑或遮蔽物,给人以朴素自然之感。
- “分封鸥鹭境”:比喻这里成了鸥鹭的领地,自由自在,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 “拾翠芰荷坳”:在荷塘边采摘翠绿的荷叶,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细节,增添了诗意。
- “正尔宾中主”:在这里既是宾客又是主人,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融入和享受。
- “居然国外郊”:仿佛身处国外的郊野,强调了田园的宁静与远离尘嚣。
- “老来俱倒置”:年老之后,生活的重心颠倒了,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态度的转变。
- “营圃不营巢”:忙于园艺而不再建造鸟巢,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分封鸥鹭境”比喻这里成了鸥鹭的领地,自由自在。
- 拟人:“正尔宾中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融入和享受。
- 对仗:“一丈宽锄地,三重密盖茅”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老来俱倒置,营圃不营巢”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重心的转变,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锄地、茅草、鸥鹭、芰荷、宾中主、国外郊、营圃、营巢。
- 详细解释:锄地和茅草展现了田园的朴素自然;鸥鹭和芰荷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宾中主和国外郊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融入和享受;营圃和营巢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态度的转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三重密盖茅”指的是什么? A. 建筑 B. 遮蔽物 C. 茅草屋 D. 茅草堆 答案:B
-
诗中的“分封鸥鹭境”比喻了什么? A. 田园的宁静 B. 鸥鹭的领地 C. 自由自在 D. 田园的和谐 答案:B
-
诗中的“老来俱倒置”反映了什么? A. 生活重心的转变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朱翌的《告春亭》:两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但陶渊明的诗更注重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朱翌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朱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