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周开祖游鹤林韵》

时间: 2025-01-11 19:46:20

消渴茂陵端倦游,穿云踏石良未休。

诸天办供林谷晓,一寺鸣钟江海秋。

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

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周开祖游鹤林韵 吴则礼 〔宋代〕

消渴茂陵端倦游,穿云踏石良未休。 诸天办供林谷晓,一寺鸣钟江海秋。 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 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

白话文翻译

在茂陵的尽头感到疲倦,渴望离开,穿越云层,踏过岩石,这样的旅程从未停止。 在清晨,诸天为林谷准备供品,一座寺庙的钟声在江海之秋响起。 我们这些人大多是许询一类的人物,道士难道不是支遁一类的流派吗? 不要因为妻儿的缘故而急着回去,拄着拐杖,暂且为茶铛停留。

注释

  • 消渴:指渴望离开或解脱。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可能指某个遥远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 诸天:佛教用语,指众多的天界。
  • 办供:准备供品。
  • 许询辈:指许询一类的人物,许询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
  • 支遁流:指支遁一类的人物,支遁是东晋时期的佛教高僧。
  • 杖藜:拄着拐杖。
  • 茶铛:煮茶的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深具禅意的文人,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吴则礼在游历过程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的钟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消渴茂陵端倦游”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疲倦和对解脱的渴望。而“一寺鸣钟江海秋”则通过寺庙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最后两句“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则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的牵挂所束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消渴茂陵端倦游:诗人表达了对远行的疲倦和对解脱的渴望。
  2. 穿云踏石良未休:描绘了诗人不断前行的旅程,穿越云层,踏过岩石。
  3. 诸天办供林谷晓:清晨时分,诸天为林谷准备供品,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4. 一寺鸣钟江海秋:寺庙的钟声在秋天的江海间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5. 吾曹大是许询辈:诗人自比许询一类的人物,表达了对文学和思想的追求。
  6. 道人岂非支遁流:道士难道不是支遁一类的流派吗?表达了对禅意的向往。
  7. 莫因妻儿要归去:不要因为妻儿的缘故而急着回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8. 杖藜聊为茶铛留:拄着拐杖,暂且为茶铛停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消渴茂陵端倦游”中的“消渴”比喻对解脱的渴望。
  • 拟人:“诸天办供林谷晓”中的“诸天办供”赋予天界以人的行为。
  • 对仗:“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茂陵:遥远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 :自然界的障碍,象征旅程的艰难。
  • 诸天:神圣的天界。
  • 寺庙钟声:宁静和神圣的象征。
  • 茶铛:简单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消渴”指的是什么? A. 口渴 B. 渴望离开 C. 疲倦 D. 解脱

  2. “一寺鸣钟江海秋”中的“鸣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宁静的氛围 C. 神圣的仪式 D. 秋天的到来

  3. 诗中的“杖藜聊为茶铛留”表达了什么? A. 对远行的疲倦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C. 对妻儿的牵挂 D. 对禅意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吴则礼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禅宗与中国文化》:了解禅宗对宋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