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子渊石柏诗》
时间: 2025-01-11 16:4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朱子渊石柏诗 海底灵根石效奇,山经地志不曾知。 凝红幻出珠千颗,染紫装成玉一枝。 鹤骨龙姿随质见,鸾栖凤宿与香宜。 元戎高唱真难和,愧我年来笔力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它来自海底,其奇特之处在山经地志中未曾记载。这块石头仿佛凝聚了无数颗红宝石,又像是被紫色染料装饰成了一枝玉石。石头的形态如同鹤骨龙姿,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而鸾凤似乎也喜欢在这里栖息,与它的香气相得益彰。诗人感叹元戎的高歌难以和声,同时也自愧近年来笔力衰退。
注释:
- 海底灵根:指来自海底的神奇石头。
- 山经地志:指古代记载山川地理的书籍。
- 凝红幻出:形容石头色彩鲜艳,如同凝聚了无数红宝石。
- 染紫装成:形容石头被紫色装饰,如同玉石一般。
- 鹤骨龙姿:形容石头的形态奇特,如同鹤骨和龙姿。
- 鸾栖凤宿:指鸾凤在此栖息,与石头的香气相宜。
- 元戎:指军队的主帅,这里可能指某位高官或文人。
- 高唱:指高声歌唱或吟咏。
- 笔力衰:指诗人的写作能力衰退。
诗词背景: 洪迈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和哲学。这首诗是和朱子渊的石柏诗而作,朱子渊可能是洪迈的朋友或同僚。诗中提到的“海底灵根石”可能是一种珍贵的石头,诗人通过描绘其奇特之美,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笔力衰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海底的神奇石头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修辞,展现了石头的非凡之美。诗中“凝红幻出珠千颗,染紫装成玉一枝”一句,运用了对仗和比喻,将石头的色彩和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后两句“鹤骨龙姿随质见,鸾栖凤宿与香宜”则进一步以动物的形态和习性来比喻石头的特质,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元戎高歌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笔力衰退的自谦,情感真挚。
诗词解析:
- 首句“海底灵根石效奇”,直接点明了石头的来源和奇特之处。
- 第二句“山经地志不曾知”,强调了石头的罕见和珍贵。
- 第三句“凝红幻出珠千颗”,通过“凝红”和“幻出”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红色之美。
- 第四句“染紫装成玉一枝”,以“染紫”和“装成”继续描绘石头的紫色和形态。
- 第五句“鹤骨龙姿随质见”,用“鹤骨龙姿”来形容石头的自然形态。
- 第六句“鸾栖凤宿与香宜”,通过“鸾栖凤宿”来比喻石头的香气和适宜的环境。
- 最后两句“元戎高唱真难和,愧我年来笔力衰”,表达了诗人对元戎的敬仰和对自己笔力衰退的自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凝红幻出珠千颗”和“染紫装成玉一枝”中的“凝红”和“染紫”。
- 对仗:如“凝红幻出珠千颗,染紫装成玉一枝”中的对仗结构。
- 拟人:如“鸾栖凤宿与香宜”中的“鸾栖凤宿”。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海底神奇石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自谦的语气,也反映了对自身创作能力的反思和对前辈的敬仰。
意象分析:
- 海底灵根:象征着神秘和珍贵。
- 凝红幻出:象征着色彩的丰富和美丽。
- 染紫装成: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 鹤骨龙姿:象征着奇特和自然。
- 鸾栖凤宿:象征着吉祥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底灵根石”是指什么? A. 一种珍贵的石头 B. 一种海底植物 C. 一种海洋生物 答案:A
-
诗中的“凝红幻出珠千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敬仰和自谦 C.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石钟山记》:同样以石头为题材,展现了石头的奇特之美。
- 王安石的《石林》: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石钟山记》与洪迈的《和朱子渊石柏诗》:两者都以石头为题材,但苏轼的作品更注重石头的声音和形态,而洪迈的作品则更注重石头的色彩和香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洪迈的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