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
时间: 2025-01-11 14:0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丈室掩槐夏,与君同卧疴。 平生莫逆人,裹饭谁见过。 跰跹起鉴井,万古寂不波。 观心要知是,造物如吾何。
白话文翻译:
在遮蔽着槐树的夏日里,我和你一同卧病在床。 一生中难得有知己,谁能带着饭来看望我们呢? 从井中起身,看到万古的寂静,水面不再波动。 观察内心,要知道这一切,造物主又能对我怎样呢?
注释: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掩槐夏:指夏日里槐树的遮蔽。
- 卧疴:卧病在床。
- 莫逆人:指知己、至交。
- 裹饭:带着饭食。
- 跰跹:形容起身的样子。
- 鉴井:指井中的水面。
- 万古寂不波:形容井水静止不动,象征时间的恒久和静谧。
- 观心:观察内心。
- 造物:指造物主或自然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学识渊博,著有《容斋随笔》等多部著作。这首诗是洪迈在与友人德粲一同前往温陵拜访大智禅师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洪迈与友人德粲一同前往温陵拜访大智禅师时所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在病中对友情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在病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首句“丈室掩槐夏,与君同卧疴”描绘了夏日里与友人一同卧病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次句“平生莫逆人,裹饭谁见过”则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后两句“跰跹起鉴井,万古寂不波。观心要知是,造物如吾何”则通过井水的静止不动,象征时间的恒久和静谧,进而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丈室掩槐夏,与君同卧疴。
- 意思:在遮蔽着槐树的夏日里,我和你一同卧病在床。
- 用词:“掩槐夏”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同卧疴”表达了与友人共患难的情感。
- 意象:槐树、夏日、卧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
平生莫逆人,裹饭谁见过。
- 意思:一生中难得有知己,谁能带着饭来看望我们呢?
- 用词:“莫逆人”指知己,“裹饭”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关怀。
- 意象:知己、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
跰跹起鉴井,万古寂不波。
- 意思:从井中起身,看到万古的寂静,水面不再波动。
- 用词:“跰跹”形容起身的样子,“鉴井”指井中的水面,“万古寂不波”象征时间的恒久和静谧。
- 意象:井水、寂静,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
观心要知是,造物如吾何。
- 意思:观察内心,要知道这一切,造物主又能对我怎样呢?
- 用词:“观心”指观察内心,“造物”指造物主或自然界,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 意象:内心、造物,总结了诗歌的中心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跰跹起鉴井,万古寂不波”中的“鉴井”比喻内心世界,通过井水的静止不动,象征时间的恒久和静谧。
- 拟人:“造物如吾何”中的“造物”拟人化,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 对仗:“丈室掩槐夏,与君同卧疴”和“平生莫逆人,裹饭谁见过”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与友人共患难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同时,通过对井水的静止不动的描写,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槐树:夏日里的遮蔽,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卧病:与友人共患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井水:静止不动,象征时间的恒久和静谧,引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 内心:观察内心,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丈室掩槐夏”中的“掩”字是什么意思? A. 遮蔽 B. 隐藏 C. 覆盖 D. 掩护
-
诗中“平生莫逆人”中的“莫逆人”指的是什么? A. 知己 B. 朋友 C. 亲人 D. 同事
-
诗中“跰跹起鉴井”中的“鉴井”指的是什么? A. 镜子 B. 井水 C. 镜子中的井 D. 井中的镜子
-
诗中“观心要知是”中的“观心”指的是什么? A. 观察内心 B. 观察心脏 C. 观察心灵 D. 观察心情
答案:1. A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秋日的景色。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洪迈《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的背景,而洪迈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内心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容斋随笔》:洪迈的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