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戍正月十四日同友人丁晋年王蔚之谒普照塔》
时间: 2025-01-11 16:58: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塔鹜霄汉,晴影金碧眩。重来得寓目,归枕尾残汴。缅怀何姓人,哀祷倾淮甸。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弹指遍大千,何止数乡县。惟应因缘地,聊尔洪流转。颠危悔勒马,善涉悟觅扇。君看悔与悟,只在一转齿。至人独何心,示此祸福变。当知夙缘定,莫作邪道见。哀哉众生愚,积恶稔天谴。云何一朝急,赖此香火荐。我来适灯夕,宝蜡明邃殿。还揩客眼尘,重睹浮屠面。朝来塔上铃,告我风色便。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葱蒨。
白话文翻译
孤立的塔高耸入云,晴朗的阳光下金碧辉煌令人目眩。再次来到这里,目光所及,归途中枕着残破的汴河。怀念那位姓何的人,他在淮甸哀祷。自身如同皎洁的月亮,有水的地方就会出现。弹指间遍及大千世界,何止几个乡县。只因有缘之地,才如此洪流般流转。在危险中后悔勒马,善良地涉水领悟寻找扇子。你看悔与悟,只在一转念之间。至人独自有何心思,展示这祸福的变化。应当知道宿缘已定,不要有邪道的见解。悲哀啊,众生愚昧,积恶招致天谴。为何一朝紧急,依赖这香火祭祀。我来时正值灯夕,宝蜡照亮深邃的殿堂。还擦去客人眼中的尘埃,重新见到佛塔的面貌。早晨塔上的铃声,告诉我风向的变化。平淮一回首,岸边的景色已失去葱翠。
注释
- 孤塔鹜霄汉:孤立的塔高耸入云。
- 晴影金碧眩:晴朗的阳光下金碧辉煌令人目眩。
- 重来得寓目:再次来到这里,目光所及。
- 归枕尾残汴:归途中枕着残破的汴河。
- 缅怀何姓人:怀念那位姓何的人。
- 哀祷倾淮甸:在淮甸哀祷。
- 是身如皎月:自身如同皎洁的月亮。
- 有水著处现:有水的地方就会出现。
- 弹指遍大千:弹指间遍及大千世界。
- 何止数乡县:何止几个乡县。
- 惟应因缘地:只因有缘之地。
- 聊尔洪流转:才如此洪流般流转。
- 颠危悔勒马:在危险中后悔勒马。
- 善涉悟觅扇:善良地涉水领悟寻找扇子。
- 君看悔与悟:你看悔与悟。
- 只在一转齿:只在一转念之间。
- 至人独何心:至人独自有何心思。
- 示此祸福变:展示这祸福的变化。
- 当知夙缘定:应当知道宿缘已定。
- 莫作邪道见:不要有邪道的见解。
- 哀哉众生愚:悲哀啊,众生愚昧。
- 积恶稔天谴:积恶招致天谴。
- 云何一朝急:为何一朝紧急。
- 赖此香火荐:依赖这香火祭祀。
- 我来适灯夕:我来时正值灯夕。
- 宝蜡明邃殿:宝蜡照亮深邃的殿堂。
- 还揩客眼尘:还擦去客人眼中的尘埃。
- 重睹浮屠面:重新见到佛塔的面貌。
- 朝来塔上铃:早晨塔上的铃声。
- 告我风色便:告诉我风向的变化。
- 平淮一回首:平淮一回首。
- 岸容失葱蒨:岸边的景色已失去葱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风格深沉,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洪迈在宋代庚戍年正月十四日与友人丁晋年、王蔚之共同参拜普照塔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的信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塔高耸、晴影金碧的景象,引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一句,以皎月喻己,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存在的认识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诗人在颠危中悔悟,认识到人生的祸福变化,强调宿缘已定,不应有邪道之见。最后,诗人通过参拜佛塔,感受到香火的神圣,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体会到风向的变化,回首岸边景色已失葱翠,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塔鹜霄汉:孤立的塔高耸入云,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 晴影金碧眩:晴朗的阳光下金碧辉煌令人目眩,形容塔的壮丽。
- 重来得寓目:再次来到这里,目光所及,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归枕尾残汴:归途中枕着残破的汴河,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 缅怀何姓人:怀念那位姓何的人,可能是对某位历史人物的追思。
- 哀祷倾淮甸:在淮甸哀祷,表达了对某事的深切哀悼。
- 是身如皎月:自身如同皎洁的月亮,比喻自身的纯洁和高洁。
- 有水著处现:有水的地方就会出现,暗示佛教的普遍存在。
- 弹指遍大千:弹指间遍及大千世界,形容时间的短暂和空间的广阔。
- 何止数乡县:何止几个乡县,强调佛教影响的广泛。
- 惟应因缘地:只因有缘之地,表达了对佛教因缘的信仰。
- 聊尔洪流转:才如此洪流般流转,形容人生的无常。
- 颠危悔勒马:在危险中后悔勒马,表达了对过往错误的悔悟。
- 善涉悟觅扇:善良地涉水领悟寻找扇子,比喻在困境中寻求解脱。
- 君看悔与悟:你看悔与悟,强调悔悟的重要性。
- 只在一转齿:只在一转念之间,形容悔悟的瞬间性。
- 至人独何心:至人独自有何心思,表达了对至人境界的向往。
- 示此祸福变:展示这祸福的变化,强调人生的不确定性。
- 当知夙缘定:应当知道宿缘已定,强调宿命论。
- 莫作邪道见:不要有邪道的见解,强调正道的重要性。
- 哀哉众生愚:悲哀啊,众生愚昧,表达了对众生的同情。
- 积恶稔天谴:积恶招致天谴,强调因果报应。
- 云何一朝急:为何一朝紧急,表达了对突发事件的疑惑。
- 赖此香火荐:依赖这香火祭祀,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
- 我来适灯夕:我来时正值灯夕,描述参拜的时间。
- 宝蜡明邃殿:宝蜡照亮深邃的殿堂,形容参拜的庄严。
- 还揩客眼尘:还擦去客人眼中的尘埃,比喻净化心灵。
- 重睹浮屠面:重新见到佛塔的面貌,表达了对佛教的重新认识。
- 朝来塔上铃:早晨塔上的铃声,象征着佛教的警醒。
- 告我风色便:告诉我风向的变化,比喻佛教的指引。
- 平淮一回首:平淮一回首,表达了对过往的回顾。
- 岸容失葱蒨:岸边的景色已失去葱翠,比喻世事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是身如皎月”,以皎月喻己,形象生动。
- 拟人:如“朝来塔上铃,告我风色便”,赋予塔上铃声以人的行为,增加诗意。
- 对仗:如“孤塔鹜霄汉,晴影金碧眩”,对仗工整,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孤塔、晴影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佛教的信仰,认识到人生的祸福变化,强调宿缘已定,不应有邪道之见。最后,诗人通过参拜佛塔,感受到香火的神圣,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体会到风向的变化,回首岸边景色已失葱翠,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塔: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 晴影金碧:形容塔的壮丽,象征着佛教的庄严。
- 皎月:比喻自身的纯洁和高洁。
- 大千世界:形容时间的短暂和空间的广阔。
- 香火:象征着佛教的信仰和神圣。
- 塔上铃:象征着佛教的警醒和指引。
- 岸容失葱蒨:比喻世事无常,表达了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是身如皎月”一句,用什么来比喻自己?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
诗中“弹指遍大千”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时间的漫长 B. 时间的短暂 C. 空间的狭小 D. 空间的广阔
-
诗中“赖此香火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信仰?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
诗中“岸容失葱蒨”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洪迈的《庚戍正月十四日同友人丁晋年王蔚之谒普照塔》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洪迈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佛教的信仰和哲理,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