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尘难到碧波中,
波上烟云尽不同。
吟断不知惊鹭起,
汀花一半在船篷。
白话文翻译:
飞扬的尘土难以飘到碧绿的水波中,
水面上的烟云各有不同的形态。
我吟唱到一半,竟不知惊动了白鹭飞起,
岸边的花朵一半映在了我的船篷上。
注释:
- 飞尘:飞扬的尘土。
- 碧波:青绿色的水波,指清澈的水面。
- 烟云:指水面上升起的雾气或云彩。
- 吟断:吟唱到一半停住。
- 惊鹭:惊动了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
- 汀花:指岸边的花朵。
- 船篷:船上的篷布。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鹭”作为诗中意象,常常寓意着优雅与自由。诗人通过描绘水面与岸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字仲华,号竹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景交融,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徐照游览时,表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赵运管吟篷》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对水面和岸边事物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飞尘难到碧波中”以飞尘与碧波的对比,引出清澈的水面,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纯净与宁静。接下来的“波上烟云尽不同”则通过烟云的变化,描绘出水面上幻化的美丽,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第三句“吟断不知惊鹭起”中,吟唱的中断象征着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沉迷,甚至忘却了周遭的变化,而白鹭的惊起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环境中潜藏的生动与灵动。最后一句“汀花一半在船篷”则将视线转向船边的花朵,既是对岸边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静谧生活的映衬。
整首诗浸润着淡淡的忧伤与宁静,诗人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恬淡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飞尘与水波的对比,表现出水的清澈。
- 第二句通过烟云的变化,突出了自然的多样性。
- 第三句暗示诗人沉醉于自然中,而未察觉周围的变化。
- 第四句则通过汀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画面。
-
修辞手法:
- 本诗使用了对比(飞尘与碧波)、拟人(惊鹭起)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飞尘:象征着喧嚣与世俗的纷扰。
- 碧波:代表着清静之地,象征心灵的宁静。
- 烟云:表现自然的变化与神秘。
- 鹭:象征优雅与自由,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汀花:展示自然的美好与恬静生活的映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汀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岸边的花朵
C. 船上的东西 -
诗中提到的“惊鹭”是指什么现象?
A. 白鹭飞起
B. 白鹭落下
C. 白鹭在水中游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喧嚣生活的反感
B. 对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徐照的《题赵运管吟篷》,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徐照则更强调水的清澈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