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2:4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踏枝 其一》
作者: 赵熙 〔清代〕
叶叶雨声清罩水。
只欠荷花,解孕专房子。
种在王孙山下地。
一锄秋养文君腻。
分半栗园收锦里。
玉糁香羹,新法传诗味。
添得夜堂多少事。
老僧拨火寒岩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的雨中情景,雨声清脆地洒落在水面,仿佛在说,唯独缺少了荷花的绽放,给人一种期待。种在王孙山下的荷花,经过秋天的滋养,已经开始显露出丰腴的气息。诗人提到一个栗园,似乎在收获着丰盛的果实,象征着生活的富足。接着,诗中提到的“玉糁香羹”暗示着美食与文化的交融,诗歌的韵味在此得以传承。最后,老僧在寒冷的山寺中拨动着火焰,增添了几分孤寂与思考的意味。
注释:
字词注释:
- 叶叶: 形容雨声细密,像叶子在雨中发出的声音。
- 解孕: 形容荷花的孕育与开花。
- 王孙: 指王孙山,或许是指隐士之地。
- 玉糁: 一种美味食品,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寒岩寺: 寺庙在寒冷的岩石中,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王孙”可能指代王孙山,寓意隐逸与超然,反映诗人的追求与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敏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在清代,文人们普遍追求隐逸生活,而赵熙的这首诗恰好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鹊踏枝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在雨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头以“叶叶雨声清罩水”,生动描绘了细雨落在水面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只欠荷花,解孕专房子”,令人期待荷花的绽放,象征着人生的希望与美好。
诗中“种在王孙山下地”具有隐逸的意味,暗示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而“一锄秋养文君腻”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视与热爱,秋天的滋养让人生充满了丰盈的期待。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分半栗园收锦里”展示了生活的富足与丰盈,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玉糁香羹,新法传诗味”则表明诗人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反映出他对生活与艺术的深刻理解。最后,老僧拨火的画面更是增添了几分禅意,象征着对生活的沉思与安宁。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细腻的自然描写逐渐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叶雨声清罩水: 细雨声如叶子般清脆,水面被雨声覆盖,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只欠荷花,解孕专房子: 唯独缺少了荷花的开放,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种在王孙山下地: 荷花种在山下,象征着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一锄秋养文君腻: 秋天的滋养让人感到满足,文君意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分半栗园收锦里: 在栗园中收获,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 玉糁香羹,新法传诗味: 通过美食与文化的结合,展现了生活的趣味与传统的传承。
- 添得夜堂多少事: 夜晚的堂屋中增添了许多思考与事情,暗示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 老僧拨火寒岩寺: 寺庙中的老僧拨动火焰,增添了孤寂与禅意,展现对人生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细雨声比喻成叶子声,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 拟人: 雨声赋予了生命,表达了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声: 代表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与思考。
- 荷花: 象征美好与希望,寄托情感。
- 栗园: 生活的富足与丰盈,象征着努力的结果。
- 老僧: 代表对人生的沉思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哪座山?
A. 泰山
B. 王孙山
C. 黄山 -
诗中“玉糁香羹”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诗人的孤独
C. 传统文化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C. 对政治的批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赵熙的诗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描写,而王维则多了几分哲理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