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潘山下》

时间: 2025-01-27 03:54:03

南国独行日,三巴春草齐。

漾波归海疾,危栈入云迷。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

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次潘山下 南国独行日,三巴春草齐。 漾波归海疾,危栈入云迷。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 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国的独自旅行中,三巴地区的春草长得一样茂盛。 波浪翻滚,迅速归向大海,危险的栈道深入云雾中,让人迷失方向。 在锦谷的雾气中,刀州的夕阳西下。 旅途的情感正澎湃激荡,蜀地的杜鹃鸟在林中啼叫。

注释:

  • 南国:指中国南方地区。
  • 三巴: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四川一带。
  • 漾波:波涛翻滚的样子。
  • 危栈:险峻的栈道。
  • 锦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风景秀丽的地方。
  • 岚烟:山间的雾气。
  • 刀州: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四川一带。
  • 蜀魄:指蜀地的杜鹃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国独自旅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国旅行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漾波归海疾”与“危栈入云迷”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表现了自然的壮阔,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不安与迷茫。后两句“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山谷美景,增添了诗的意境美。结尾的“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则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杜鹃鸟的啼叫,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独行日,三巴春草齐”:诗人独自在南国旅行,看到三巴地区的春草茂盛,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自然的生机。
  • “漾波归海疾,危栈入云迷”:波浪迅速归向大海,栈道深入云雾,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对比,表现了旅途的艰险与迷茫。
  •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在雾气缭绕的锦谷中,刀州的夕阳西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旅途的情感澎湃激荡,蜀地的杜鹃鸟在林中啼叫,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漾波归海疾”比喻波浪如归家的游子,迅速而急切。
  • 拟人:“危栈入云迷”将栈道拟人化,仿佛它在云雾中迷失了方向。
  • 对仗:“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通过地理名词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迷茫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旅途中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漾波:波涛翻滚的意象,象征着旅途的动荡与不安。
  • 危栈:险峻的栈道,象征着旅途的艰险与挑战。
  • 岚烟:山间的雾气,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蜀魄:蜀地的杜鹃鸟,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云南 C. 贵州 D. 湖南

  2. “漾波归海疾”中的“漾波”象征着什么? A. 平静的水面 B. 波涛翻滚 C. 湖水的涟漪 D. 海浪的拍打

  3. 诗中的“蜀魄”指的是什么? A. 蜀地的山峰 B. 蜀地的河流 C. 蜀地的杜鹃鸟 D. 蜀地的风俗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美景,与本诗的旅途孤独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武元衡的《夕次潘山下》: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背景下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