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别》
时间: 2025-01-11 08:09:3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生离别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白话文翻译:
食用的蘖芽难以吃,梅子也很难入口。
蘖芽虽苦,梅子虽酸,
但都比不上生离别的难处,
心中痛苦,肝中酸楚。
清晨鸡鸣,残月西沉,
征马嘶鸣,行人出发。
回头望去,亲人哭泣一声,
梅子酸,蘖芽苦,甘甜如蜜。
黄河水流,白云萦绕秋日,
行人在河边愁苦对望。
天寒地旷,无处栖宿,
棠梨叶在风中瑟瑟作响。
生离别,生离别,
忧愁从心中来,无法断绝。
忧极使心劳,血气衰竭,
年不到三十已生白发。
注释:
- 蘖:指的是一种植物的嫩芽,味道苦涩。
- 梅:梅子,口感酸。
- 晨鸡:清晨的鸡鸣,象征新的一天开始。
- 征马:出征的马匹,暗示离别的情境。
- 棠梨叶:指棠梨树的叶子,战风飕飕,表现出秋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黄河”与“梅”都是典型的自然意象,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梅花在古代被视为坚毅与纯洁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人生的离别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他的诗作涉及广泛,主题多样,常常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个人生活经历的困惑与苦痛之际。生离别的主题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亲情离散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生离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深重痛苦。开篇以“食蘖不易食梅难”引入,引发读者对离别苦痛的思考,后续则通过晨鸡鸣、马嘶声等细节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展现出人们面临分别时的无奈与悲伤。通过生动的意象,诗人将内心的苦涩与酸楚化为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情感上的层次感极强,前半部分强调了离别的苦楚,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交织,表现出一种无处可归、孤独凄凉的状态。最后一句“未年三十生白发”更是将人生的短暂与离别的沉重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食蘖不易食梅难:即使是苦涩的蘖芽都难以入口,更何况是酸梅。
- 未如生别之为难:生离别的痛苦难以比拟。
- 苦在心兮酸在肝:离别之苦,内心的痛苦更为深重。
- 晨鸡再鸣残月没:鸟鸣清晨,月亮渐沉,暗示新一天的开始。
- 征马连嘶行人出:出征的马儿嘶鸣,表现离别的情景。
- 回看骨肉哭一声:回头看见亲人哭泣,深感离别之痛。
- 梅酸蘖苦甘如蜜:即使梅子酸、蘖芽苦,依然比不上离别的苦。
- 黄河水白黄云秋:秋天的黄河边,愁苦的景象。
- 行人河边相对愁:行人在河边对望,彼此愁苦。
- 天寒野旷何处宿:寒冷的天气与荒野的空旷,表现无处可宿的孤独。
- 棠梨叶战风飕飕:棠梨叶在风中飘动,增添了萧瑟的气氛。
- 生离别,生离别:反复强调离别的主题。
- 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愁无时无刻不在。
- 忧极心劳血气衰:忧愁过度,导致身体虚弱。
- 未年三十生白发:不到三十岁便已生白发,体现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沉重。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晨鸡再鸣”与“征马连嘶”,形成和谐的节奏。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与酸苦的梅和蘖芽相提并论,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其情感,如“棠梨叶战风飕飕”。
-
主题思想: 本诗深刻反映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忧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与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民族的坚韧与历史的悠久。
- 梅:象征坚韧与纯洁,同时与离别的酸苦相呼应。
- 晨鸡:象征新的一天,但也象征新的离别。
- 棠梨叶:象征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生离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离愁
- D. 愤怒
-
诗中“梅酸蘖苦甘如蜜”意思是?
- A. 梅子与蘖芽都很甜
- B. 离别的痛苦比这两者更甜
- C. 离别的痛苦比这两者更苦
- D. 梅子与蘖芽都很好吃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 孟郊《登科后》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居易的《生离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加强调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