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闲事》

时间: 2025-01-11 07:46:23

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

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
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嘲笑做这些闲事,直到太阳偏西才结束。
浇灌小田引来泉水,清扫小路避开兰花的嫩芽。
温暖的阳光改变了墙壁的颜色,晴天催促着木笔花开放。
桃树的根茎知道人渴望酒,傍晚时分送来一杯茶。

注释:

  • 营闲事:指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 从朝到日斜:从早晨到太阳偏西,形容时间的流逝。
  • 浇畦:浇灌田畦,指农作物的管理。
  • 引泉脉:引水灌溉,泉水的流向。
  • 扫径:清扫小路。
  • 避兰芽:避开兰花的嫩芽,保护植物。
  • 暖变墙衣色:暖和的天气使墙壁的颜色发生变化。
  • 晴催木笔花:晴天催促木笔花的开放。
  • 桃根知酒渴:桃树的根茎感知人的渴望。
  • 晚送一瓯茶:傍晚送来一杯茶,表达友好与关怀。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在诗中提到的“桃根知酒渴”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自然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营闲事》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中描绘了悠闲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营闲事》是一首反映诗人日常生活的田园诗,展现了白居易对于悠闲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从第一句“自笑营闲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闲暇生活的自得与满足,似乎在告诉读者,做一些与世俗无关的事也是一种乐趣。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浇畦引泉、扫径避兰芽,描绘出一种田园劳作的宁静画面,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情。特别是“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通过天气变化引发的景象变化,表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最后两句“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则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桃树似乎能够感知人的渴望,傍晚时分的茶水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轻松的语调,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白居易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笑营闲事:自我调侃,做这些无聊的事情。
  2. 从朝到日斜:时间一直持续到太阳西斜。
  3. 浇畦引泉脉:浇灌田畦,引水灌溉。
  4. 扫径避兰芽:清扫小路,避免蹂躏小植物。
  5. 暖变墙衣色:温暖的天气使墙壁的颜色改变。
  6. 晴催木笔花:晴天使木笔花盛开。
  7. 桃根知酒渴:桃树根茎知晓人渴望酒的情感。
  8. 晚送一瓯茶:傍晚时分送来一杯茶,表达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根知酒渴”比喻自然对人情感的理解。
  • 拟人:赋予桃根感知的能力,表现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
  • 对仗:如“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暇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泉脉:象征自然的滋养与生命的源泉。
  2. 兰芽:代表生命的脆弱和需要保护的美好。
  3. 墙衣色:反映环境对人的影响和生活的变化。
  4. 木笔花:象征春天的勃勃生机与生命的希望。
  5. 桃根:代表自然的智慧与调皮,暗示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6. :象征生活的简单与宁静,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营闲事》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 B. 悠闲的田园生活
    • C. 战争中的生活
  2. 诗中提到的“桃根知酒渴”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桃树能感知人的渴望
    • B. 桃树需要浇水
    • C. 桃树是美味的水果
  3.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和拟人
    • B. 排比和对仗
    • C. 夸张和象征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对比白居易的《营闲事》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观,但白居易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静谧与深远。白居易的诗更显生活气息,王维的诗则富有哲理性。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代诗歌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