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法华山天衣寺》

时间: 2024-09-19 21:12:08

山为莲宫作画屏,楼台迤逦插青冥。

云生座底铺金地,风起松梢韵宝铃。

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闲持经。

时人不信非凡境,试入玄关一夜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为莲宫作画屏,楼台迤逦插青冥。
云生座底铺金地,风起松梢韵宝铃。
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闲持经。
时人不信非凡境,试入玄关一夜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法华山天衣寺的美丽景色。山峦宛如莲花宫殿,楼台错落,直插青天。云彩如同金色的地毯铺在座位底下,风起时松树上发出宝铃般的韵律。龙的喷水声如同击打着铙钹,猿猴在月色下悠闲地啼叫,似乎在持经诵读。时人不相信这里是个非凡的境地,若能走进寺庙的玄关,便能听到一夜的美妙声音。

注释:

  • 莲宫:指佛教中的神圣之地,常用来比喻寺庙。
  • 迤逦:形容楼台的曲折延伸。
  • 青冥:形容深邃的天空。
  • 铺金地:形容云彩像金色的地毯。
  • 韵宝铃:指风吹松树发出如铃声般的韵律。
  • 龙喷水声:形容山间流水声,如同龙在喷水。
  • 猿啼:猿猱的叫声,通常与寂静的夜晚相伴。
  • 玄关:指寺庙的门口,进入佛教圣地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关心民生,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白居易的诗歌常以叙事和抒情并重,情感真挚,易于理解。

创作背景:

《题法华山天衣寺》是白居易在游览法华山天衣寺时所作。法华山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也表达了他希望世人能感受到这片非凡境地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法华山天衣寺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以“山为莲宫作画屏,楼台迤逦插青冥”,将山与寺融为一体,形象生动;“云生座底铺金地”,则通过视觉的转换,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下来的“风起松梢韵宝铃”则利用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自然与灵性的交融,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

诗中“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闲持经”两个句子,展现了山中生灵的和谐共处,龙声与猿鸣相得益彰,诗人通过音韵的变化让整个山水意境更加生动。最后两句“时人不信非凡境,试入玄关一夜听”,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人们的不解与期望,试图引导人们去体验这份超凡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为莲宫作画屏:山峰仿佛是一个莲花宫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楼台迤逦插青冥:楼台依山势蜿蜒,直插入蔚蓝的天空。
  3. 云生座底铺金地:云彩在座位底下如金色地毯般铺展。
  4. 风起松梢韵宝铃:风吹动松树,发出如铃声般的韵律。
  5. 龙喷水声连击罄:山间流水声如同龙在喷水,声响清脆。
  6. 猿啼月色闲持经:猿猴在月光下悠闲啼叫,似乎在吟诵经文。
  7. 时人不信非凡境:当代人对这个非凡之地并不相信。
  8. 试入玄关一夜听:若能进入寺庙的玄关,一夜的美妙声音将会倾听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为莲宫”暗示了山的神圣与美丽。
  • 拟人:如“猿啼月色闲持经”,赋予猿猴人性化的行为。
  • 对仗:如“龙喷水声连击罄,猿啼月色闲持经”,结构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描绘法华山天衣寺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宫:象征着清净与神圣,佛教中常用的意象。
  • 青冥:代表天空的广阔与苍穹的深邃。
  • 金地:象征着富饶与光辉,暗示了美好的事物。
  • 宝铃:传达出一种灵动的美感与悦耳的音韵。
  • :常与水相关,象征着力量与神秘。
  • :象征自然的灵动与自由,常用于表达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2. “云生座底铺金地”中的“金地”主要指什么?

    • A. 金色的地板
    • B. 形容云彩的光辉
    • C. 寺庙的金色装饰
    • D. 富饶的土地
  3. 诗中“试入玄关一夜听”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寺庙的渴望
    • B. 对世人的失望
    • C. 对夜晚的恐惧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描绘自然山水的作品。
  • 《夜泊牛津》:白居易对自然景色的感怀。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动态的自然景象。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自然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白居易的作品更注重静谧与和谐,而李白则偏向于动态的壮阔,杜甫则在自然中寄托深厚的人文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