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
时间: 2025-01-26 07:0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烛新
作者:魏元旷
频年冬窗暖。怪时令多乖,历书疑舛。
去冬偏忽重阴冱,天度陡看更换。
寒雪坚冰复苦雨,晓昏凄黯。
计坐拥窣阁红炉,已近春光一半。
还闻此届严威,竟北极幽并,南连邕管。
纵横冻莩弥平野,战地刚同近远。
乍晴几日,早又是风尖雪糁。
只枯坐漫理花畦,莫凭书案。
白话文翻译
近年来的冬天窗户总是温暖的,真怪这时令变化多端,连历书上的日期都让人怀疑是否出错。去年的冬天忽然变得阴冷,天色也迅速变换。寒雪、坚冰和苦雨交替着,早晨和傍晚都显得异常凄冷。如今我坐在窗前,享受着红炉的温暖,春光似乎已过了一半。然而,依然听到严寒的来临,北极的幽静和南方的繁华似乎都连在一起。广袤的平野上,冻莩遍布,战地的景象也变得模糊不清。乍暖几日,又是一阵风雪飘来。只好枯坐在这里,随意打理花畦,不要依靠书桌。
注释
- 玉烛新:指新春的到来,玉烛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 频年:多年来。
- 乖:不和谐,不顺。
- 冱:寒冷,凶猛的寒气。
- 窣阁红炉:指温暖的环境,红炉是古代取暖器具。
- 严威:严寒的威力。
- 冻莩:指覆盖在地面的冰雪。
- 花畦:花圃。
典故解析
- 北极幽:指北方的寒冷和荒凉。
- 邕管:指南方的繁华与温暖,邕是南宁的古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元旷,现代诗人,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及人文情怀为题材,其作品常展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末春初之际,正值天气多变的时节,诗人通过观察自然变化,表达了对时令变换的感慨,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无奈。
诗歌鉴赏
《玉烛新》通过描绘冬季的寒冷和春天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以“频年冬窗暖”开篇,设置了温暖与寒冷的对比,反映出冬日的异样与时令的乖张。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天的阴冷与苦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冬季的压迫与无奈。
“乍晴几日,早又是风尖雪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天气的多变,仿佛将春天的希望与冬天的寒冷交织在一起,难以割舍。最后一句“只枯坐漫理花畦,莫凭书案”,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无奈,虽然坐在温暖的环境中,却依然感受到寒冷的侵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精致细腻,情感的表达上恰到好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频年冬窗暖:多年来的冬天窗户总是温暖的,暗示着不寻常的气候。
- 怪时令多乖,历书疑舛:对时令的变化感到奇怪,甚至怀疑历书的正确性。
- 去冬偏忽重阴冱,天度陡看更换:回忆去年的冬天忽然变得阴冷,天气变化极快。
- 寒雪坚冰复苦雨:描述冬季的天气状况,寒雪、坚冰与苦雨交替。
- 晓昏凄黯:早晨与傍晚的景象都显得凄凉暗淡。
- 计坐拥窣阁红炉,已近春光一半:坐在温暖的环境中,似乎春天已经来临一半。
- 还闻此届严威:依然可以听到严寒的气息。
- 纵横冻莩弥平野:平原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 乍晴几日,早又是风尖雪糁:刚刚晴几天,又再次迎来风雪。
- 只枯坐漫理花畦,莫凭书案:无奈之下,只能坐着打理花圃,不依赖书桌。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温暖与寒冷的对比,突显季节的变迁。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意象:使用“红炉”、“寒雪”、“冻莩”等意象,营造出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渴望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冬季的严寒与春天的希望,反映了生命中的无常与变迁,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 红炉:象征温暖与希望。
- 寒雪、坚冰:象征困境与无奈。
- 花畦: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寒冷
- C. 时光的流逝
- D. 人生的感悟
-
“乍晴几日,早又是风尖雪糁”中,作者想表达什么?
- A. 春天来了
- B. 天气变化无常
- C. 冬天依然严寒
- D. 生活的无奈
-
“频年冬窗暖”中“窗”的意义是什么?
- A. 保护
- B. 期待
- C. 隔离
- D. 温暖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比较魏元旷的《玉烛新》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但前者更多着眼于冬季的寒冷与春天的期待,而后者则侧重于春雨的滋润和生命的复苏,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自然观。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
以上内容为《玉烛新》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