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
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翻翻走驿马,春尽是归期。
地失嘉禾处,风存蟋蟀辞。
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清晨的鼓声在街上响起,起床时仿佛是一个新的早晨。驿马翻腾奔跑,春天已经结束,我的归期将至。大地失去了丰收的景象,只有风中蟋蟀的鸣叫依旧。暮年的我感慨万千,闲暇之时不禁流下泪水。
注释:
- 奉使:奉命出使。
- 常山:地名,今河北省邢台市。
- 副使:副使者,负责辅助的官员。
- 朗朗: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 晨起:清晨起床。
- 翻翻:形容马跑动的声音,或马的动作。
- 归期:回家的日期。
- 嘉禾:指丰收的稻谷。
- 蟋蟀:一种昆虫,鸣叫声悦耳。
- 暮齿:指年老的牙齿,象征衰老。
- 涕垂颐:形容因感动或悲伤而流泪。
典故解析:
在唐代,诗人们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鼓声、驿马奔跑,以及春天结束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思索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韩愈出使常山期间,可能是对归乡路上的思考与感慨。在离乡背井的旅途中,诗人通过描写春去秋来的自然变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鼓声和驿马的奔腾,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清新的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一幅春日出行的画面。诗人用“朗朗闻街鼓”引入,表现了早晨的宁静和清新的气息,接着用“晨起似朝时”表达对新一天的期待。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流露出对春天结束的惆怅与对归期的思考。尤其是“地失嘉禾处”,不仅描绘了丰收的失落,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最后,诗人以“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作结,情感愈加深沉,令人动容。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朗朗闻街鼓:清晨的鼓声响亮而清晰,暗示新的一天开始。
- 晨起似朝时:早上起床,似乎又回到了朝气蓬勃的时光。
- 翻翻走驿马:驿马奔跑的声音,生动形象。
- 春尽是归期:春天已尽,意味着归乡的时刻临近。
- 地失嘉禾处:大地失去了丰收的稻谷,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风存蟋蟀辞:风中仍可听到蟋蟀的鸣叫,表现出自然的延续。
- 暮齿良多感:年纪渐长,感慨颇多。
- 无事涕垂颐:闲暇之时,因感慨而流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晨起似朝时”和“春尽是归期”,对称工整。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的亲切。
- 比喻:将“暮齿”比作人生的无常,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叹,传递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街鼓:象征着清晨的开始与生活的节奏。
- 驿马:代表着旅途与归乡的希望。
- 嘉禾:象征着丰收与美好的生活。
- 蟋蟀:代表着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延续。
- 暮齿:象征衰老与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驿马”主要象征什么? A. 旅途的辛苦
B. 归乡的希望
C. 自然的美丽
D. 年龄的增长 -
“地失嘉禾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丰收的喜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蟋蟀”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新的开始
B. 生命的延续
C. 过往的回忆
D. 自然的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韩愈的《奉使常山》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韩愈的诗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月光的意象引发对家庭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相似,但在情感的表达与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