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赴西招足屡蹉,自惭愚鄙取无他。
能终末学生何幸,得活诸孤赐最多。
愧面未甘徒已矣,报心全寄命如何。
须知下客终思用,不必时时强铗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与自省。作者在多次前往西方求教时,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感到羞愧。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是多么幸运啊,尤其是能活得长久,得到他人赐予的恩惠。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愧疚,未能全心全意报答他人,命运又怎么能寄托在此呢?须知,身为下客的我,最终是要有所作为的,不必时时强迫自己作出高歌。
注释:
- 蹉:错过,失误。
- 愚鄙:愚笨和卑鄙。
- 终末:最终的结果。
- 赐:给予,恩赐。
- 愧面:面对此情此景而感到惭愧。
- 铗歌:强迫自己去唱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王令求学或求教于人时写的,反映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自省和对他人恩惠的感激。
诗歌鉴赏:
王令的《谢束丈》是一首充满自省与感慨的诗作。开篇提到“喜赴西招足屡蹉”,作者用“屡蹉”一词表达了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接连的失误与错过,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和自责。接着,作者自谦为“愚鄙”,表明自己在学问及道德上的不足。
在“能终末学生何幸”一句中,王令道出了对学业的渴望,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深刻反思。他认为,能够长久地活在世上,接受他人的恩惠,实属幸运。这种感悟不仅反映了诗人的谦逊,也透露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后面的几句中,王令进一步表达了对报答他人的心愿,但同时又感到力不从心。他所说的“报心全寄命如何”,让人感受到他对于命运和责任的思考,似乎在探讨个人的努力与命运的关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读者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感受,还能引发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喜赴西招足屡蹉:我多次向西方求教,却屡屡错过机会。
- 自惭愚鄙取无他: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愚笨卑微,除了这些没有别的。
- 能终末学生何幸:若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真是多么幸运啊!
- 得活诸孤赐最多:能够长久地活着,得到他人的恩惠是最为可贵的。
- 愧面未甘徒已矣:面对这一切,我心中愧疚,却又无能为力。
- 报心全寄命如何:我满怀感激,却又不知道命运该如何安排。
- 须知下客终思用:最终,我作为一个下客,必须有所作为。
- 不必时时强铗歌:不必强迫自己时常去高歌。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突出内心的纠结。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身能力的自省和对他人恩惠的感激,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传达了谦逊和努力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象征着求知与智慧的方向。
- 愚鄙:象征着自我的谦卑与对自身不足的认知。
- 孤: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孤独感,以及对他人恩惠的感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王令多次赴哪个方向求教?
- A. 东
- B. 西
- C. 南
- D. 北
-
诗人对自己的能力持什么态度?
- A. 自信
- B. 自豪
- C. 感到愚笨
-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愧面”表达了什么?
- A. 高兴
- B. 羞愧
- C. 不满
- D. 满足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令的《谢束丈》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有所不同。王令侧重于自省与感激,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豪情壮志与对生活的热情。两者的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前者内敛细腻,后者奔放激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王令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