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
时间: 2025-02-04 15:4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
春风疋马遇孤城,
欲吊先贤涕已倾。
许国肺肝知激烈,
照人眉宇尚峥嵘。
中原成败宁非数,
後世忠邪自有评。
叹息知人真未易,
流芳遗臭尽书生。
白话文翻译:
春风拂面,骑马来到这座孤城,
我想要吊唁先贤,眼泪已止不住地流下。
为国奉献心血,表现出激烈的忠诚,
看那人的眉宇,依然显得英俊峥嵘。
中原的成败,岂能仅仅用数字来衡量,
后世对于忠奸的评判,终究会有公论。
叹息啊,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易,
流芳还是遗臭,终究不过是书生的命运。
注释:
- 疋马:轻快的马,疋指马的体积,形容骑马轻快。
- 倾:流下,这里指泪水的流下。
- 许国:为国家奉献,常用于指忠臣为国尽力。
- 眉宇:指人的外貌,尤其是面部的神情和气质。
- 成败:成功与失败。
- 忠邪:忠诚与邪恶,指对人品的评价。
典故解析:
- 张才叔:张才叔是张耒,他是一位忠诚的士人,因直言进谏而被称道。
- 孤城:指广安城,表现出其孤独与历史的厚重。
- 后世忠邪自有评:强调历史的公正,后代会对历史人物的忠奸作出评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国家,作品涵盖诗、文、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与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对张耒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思考。广安城是他追忆先贤的地点,反映出他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思考深度的诗作。陆游以春风轻拂的意象开篇,带出自己对张才叔的缅怀之情。诗中通过骑马的动作,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奋发的对比,仿佛在追忆那段为国尽忠的岁月。诗人对于张耒的赞颂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情感上,而是上升到对历史和忠诚的思考。他强调了中原的成败并非简单数字所能衡量,提示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忠邪应有公正的评价。最后两句以感叹收尾,表达了对了解人性和历史的无奈,流芳与遗臭的命运更是书生的宿命。整首诗在情感的真挚与哲理的深刻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疋马遇孤城:春风拂面,骑马来到孤城,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孤独的氛围。
- 欲吊先贤涕已倾:想要吊唁先贤,眼泪已不自觉地流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
- 许国肺肝知激烈:为国捧心血,体现了张耒对国家的忠诚。
- 照人眉宇尚峥嵘:赞叹其英俊的外貌,表现出对其精神风貌的钦佩。
- 中原成败宁非数:成功与失败并非可以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更涉及到历史的复杂性。
- 後世忠邪自有评:后世对忠奸的评价终会水落石出。
- 叹息知人真未易:感叹真正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
- 流芳遗臭尽书生:最终的评价不过是书生的命运,流芳或遗臭,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疋马”比喻轻松的心境与孤独的环境。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感情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张才叔的怀念,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思考,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希望与生机。
- 孤城:代表孤独与历史的厚重。
- 泪水:情感的流露,表现出怀念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张才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张耒
- B. 张骞
- C. 张良
- D. 张旭
- “流芳遗臭”中的“流芳”指的是什么?
- A. 受人尊敬
- B. 受人遗忘
- C. 受人批评
- D. 受人怀念
- 诗中提到的“中原成败宁非数”强调了什么?
- A. 历史的简单
- B. 历史的复杂性
- C. 个人的失败
- D. 个人的胜利
答案:
- A. 张耒
- A. 受人尊敬
- B. 历史的复杂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以深厚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著称,陆游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更加细腻,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