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三 遂昌县送朱衡岳旋杭》
时间: 2025-01-27 04:0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水涨回溪。山驿花飞。春林日暮竹鸡啼。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乡路望中迷。君恰先归。凭将音信莫教迟。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水流回了小溪,山间的驿站鲜花飞舞。春天的树林在日暮时分,竹鸡啼叫。我们都是天涯中的旅客,却又不得不分离。乡间的小路在眼前迷失了方向。你恰好先归,我希望你能早些带来音信。堂上的两个人已经白发苍苍,却不忍让我的忧愁暴露。
注释:
- 碧水:清澈碧绿的水。
- 涨回溪:水流上涨,回流入小溪。
- 山驿:山间的驿站,指行旅途中停留的地方。
- 竹鸡啼:竹鸡的叫声,表达春日黄昏的宁静。
- 同是客:指两人都是在外漂泊的旅人。
- 音信:音信,消息。
- 堂上二人:指作者与朱衡岳,彼此情谊深厚。
- 头欲白:白头,形容年老。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旅途离别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对于友情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思念。在古代,旅途分离是常见的主题,许多诗人常以此表达相思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士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朱衡岳回杭之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三》通过清新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朱衡岳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离别时的惆怅。诗的开头以“碧水涨回溪”描绘了一幅自然优美的图景,这种描绘不仅营造了轻松的氛围,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诗人提到“春林日暮竹鸡啼”,这句描绘出春天傍晚的宁静,象征着离别前的温馨时光。
“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一句,深刻地体现了离别的无奈与愁苦。在这茫茫人海中,两人虽同为旅客却要走向不同的方向,情感的分离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乡路望中迷”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乡路遥远,难以寻觅。最后几句,诗人用“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忧愁,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依旧不愿让愁苦被外人所知。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碧水涨回溪”:描绘了春天的水流,生动展现自然景象。
- “山驿花飞”:山间的驿站,花朵纷飞,增加了诗的色彩。
- “春林日暮竹鸡啼”:描绘了一幅春天日暮的宁静画面,竹鸡的啼叫增添了乡土气息。
- “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表达了即使同在天涯,却因缘分不同而分离的痛苦。
- “乡路望中迷”:对于故乡的思念,感到迷茫。
- “君恰先归”:期待友人能早日归来。
- “凭将音信莫教迟”:对友人的音信寄予厚望,希望不再拖延。
- “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诗人以二人白发来象征时间流逝,忧愁难以言表。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如“竹鸡啼”,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 碧水:象征着纯净与清新。
- 山驿:代表着旅途的停留与思考。
- 春林: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竹鸡:体现乡土气息,增加了诗的亲切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水”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乡愁
- B. 自然景象
- C. 离别之苦
- 诗人希望朱衡岳能早日带来什么?
- A. 音信
- B. 礼物
- C. 书信
- 诗中“堂上二人头欲白”是什么意思?
- A. 年龄已大
- B. 头发变白
- C. 生活艰苦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俞士彪的《浪淘沙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离别与思乡的共鸣,前者通过友人间的情感来体现,后者则通过对月亮的思考来唤起乡愁。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相互映衬,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对人际关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俞士彪研究》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