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思
作者: 陆游 〔宋代〕
利欲驱人万火牛,
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
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
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
安得元龙百尺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利欲驱使人们像万头牛一样忙碌,
我在江湖间漂泊,犹如那只孤独的沙鸥。
日子过得很长,似乎像一年一样,闲暇时才觉察到,
生活的重担如同高天一般,让我醉酒也无法休息。
砧板和杵声敲打着深巷中的月光,
井边的梧桐树摇落着故乡的秋色。
想要舒展老眼却没有高处可以眺望,
难道要如何才能找到那百尺高楼如元龙般的景致?
注释:
- 利欲:指利益与欲望。
- 万火牛:形容人如同被驱赶的牛,忙碌不已。
- 江湖:指流浪的生活环境。
- 沙鸥:孤独的海鸥,象征漂泊的状态。
- 事大如天:生活的重担如同天空一样沉重。
- 砧杵:砧板和捣杵的声音,描绘了夜晚的寂静。
- 深巷月:深巷中的月光,象征着孤独和思乡之情。
- 元龙:指的是《元龙记》中描述的高楼,象征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渔,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复兴和社会改革,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尤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
《秋思》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遭遇挫折之时,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奈、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秋思》是陆游在晚年所作,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开篇以“利欲驱人”揭示了世俗生活的忙碌与无奈,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江湖漂泊的“沙鸥”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显示出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日长似岁”与“事大如天”更是表现了生活的沉重感,似乎每一天都在无尽的疲惫中度过,日子仿佛变得漫长而乏味。夜晚的“砧杵”声与“深巷月”交织,形成一幅宁静却又孤寂的画面,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则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他希望有一个高处来眺望人生的宽广,但又无奈地发现这样的高处难以实现,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感伤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利欲驱人万火牛:描绘了人们为了利益与欲望而忙碌的景象。
- 江湖浪迹一沙鸥:比喻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 日长似岁闲方觉:感叹生活的漫长与无趣,闲暇时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 事大如天醉亦休:生活的压力让人感到疲惫,仿佛无法再继续。
- 砧杵敲残深巷月:夜晚的声音与静谧的月光形成对比,渗透出孤独感。
- 井梧摇落故园秋:故乡的秋色与落叶,勾起了思乡之情。
- 欲舒老眼无高处:渴望放眼远眺,却无处可去。
- 安得元龙百尺楼:渴望找到理想的高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万火牛”,生动形象地展现人们的忙碌。
- 对仗:如“砧杵敲残”和“井梧摇落”,形成音韵的和谐。
- 象征:如“沙鸥”象征孤独,暗示内心的漂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鸥:象征孤独和漂泊。
- 砧杵:暗示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 深巷月:象征孤独与思乡。
- 元龙百尺楼: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思》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
诗中“江湖浪迹一沙鸥”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自由
- B. 孤独
- C. 繁华
-
“欲舒老眼无高处”中“高处”指的是什么?
- A. 理想
- B. 现实
- C. 旅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情感。
- 《秋夕》(杜甫):同样描绘秋天的意境与孤独。
诗词对比:
陆游《秋思》与李白《静夜思》对比:
- 主题:两首诗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陆游更侧重于生活的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 意象:陆游通过“沙鸥”、“砧杵”等意象表现孤独与繁杂,李白则通过“床前明月光”直接引入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