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二首》
时间: 2025-05-20 20:4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照在城头,吹奏着哀伤的角声,沈园早已不是昔日的池台。
伤心的桥下,春水荡漾一片翠绿,曾经的惊鸿掠影在这里留下过美丽的身影。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梦境已断,香气也消散,沈园的柳树已老去,不再随风轻拂。
我这一生将化为稽山的土壤,依然会怀念那遗留的痕迹,忍不住流下泪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悲伤的场合。
- “沈园”:指沈园,陆游与其爱人唐婉的旧游之地。
- “惊鸿”:比喻美丽的女子,源自汉代诗句。
- “吹绵”:指柳树随风轻拂的样子。
- “泫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典故解析: “惊鸿照影”出自《红楼梦》中对女子的形容,表示美丽而又稍纵即逝的景象。此句意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爱国主义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为主,尤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 《沈园二首》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沈园是陆游与其前妻唐婉的旧游之地,诗中透露出对爱情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沈园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陆游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人生的感慨。开头两句“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以夕阳的哀伤与旧地的变迁引入,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往事的遥远。接下来的“伤心桥下春波绿”,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着诗人心中的伤感与失落,春水的绿意与昔日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梦断香消四十年”,这句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感慨,更是对爱情的无奈与遗憾。四十年,象征着漫长的岁月,梦境与香气的消逝则表明了美好回忆的渐渐模糊与远去。“沈园柳老不吹绵”则以柳树的衰老象征着过往的爱情不再,表现了对爱情的无尽惋惜。
最后两句“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诗人以自我归入大地的方式,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故人的追思,尽管身体归于尘土,心中仍有对旧情的留恋,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斜阳画角哀”:夕阳照在城头,角声悲凉,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 “沈园非复旧池台”:沈园已不再是往日的模样,暗含时间的流逝。
- “伤心桥下春波绿”:桥下的春水依旧清澈,但心中却充满伤感。
- “曾是惊鸿照影来”:往日的美好回忆如惊鸿般短暂而美丽。
- “梦断香消四十年”:梦境与香气都已消失,时间的流逝令人痛心。
- “沈园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象征着往日的爱情已逝。
- “此身行作稽山土”:我将化为土,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
- “犹吊遗踪一泫然”:尽管已归于尘土,仍对过去感到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梦断香消”用梦与香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拟人:柳树“老”了,赋予柳树人的情感特征。
- 对仗:“伤心桥下春波绿”,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失去的爱情和往昔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情感的凄婉与深邃,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沈园”:代表着往昔的美好与爱情的寄托。
- “柳”: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泪”:表达内心的伤感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沈园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所表现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
“梦断香消四十年”中的“四十年”意指什么? A. 诗人对爱情的怀念
B. 诗人的年龄
C. 诗人的成就
D.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 by 陆游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与《沈园二首》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虽然风格上有差异,但同样展示了诗人对逝去的感慨与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与文化》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