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26 02:1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失关隘,国荡无藩篱。
血喋渭耕处,草荒汉坛基。
获复以沪叛,坏势如败棋。
设非城古渝,遂举蜀弃之。
吁嗟今之人,不念筑者谁。
但见绳陈汤,未闻言李齐。
曾忆建隆殿,老柏生新枝。
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
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
澈也客金吾,于何驻旌麾。
孟坚出塞铭,仲宣从军诗。
吾耄不可待,何以慰离思。
白话文翻译
自从失去关隘,国家动荡不安,没有了防御的藩篱。
在渭河耕作的地方,鲜血染红了土地,汉代祭坛的基址已是草荒。
刚刚恢复的地方又因叛乱而破败,局势如同一盘败棋。
如果不是古老的城池在这里,那么我就会抛弃蜀地。
唉,如今的人们,难道不想想那些筑城的人是谁吗?
他们只看到绳子缠绕着陈汤,却未曾听闻李齐的故事。
我曾经想起建隆殿,那里老柏树的新枝又长出了新芽。
本来高兴于立起红色的旗帜,没多久又变成了黑色的旗帜。
昔日想要巩固秦地,如今却要防备嘉眉。
澈啊,金吾的客人,你又在哪里驻扎旌旗呢?
孟坚的《出塞铭》,仲宣的从军诗。
我已年老体衰,何以来慰藉我的离愁呢?
注释
- 失关隘:失去防守的关口,指国家的防线被攻破。
- 国荡无藩篱:国家动荡不安,没有防护的边界。
- 血喋渭耕处:渭河的耕作地上染上了鲜血,暗示战争的惨烈。
- 草荒汉坛基:汉朝祭坛的基础现在已荒草丛生,表明历史的衰败。
- 沪叛:指地方的叛乱。
- 设非城古渝:如果没有古城的存在,指历史的遗迹。
- 赤帜与黑旗:红色旗帜象征希望或革命,黑色旗帜则象征灾难或绝望。
- 孟坚与仲宣:古代诗人,分别以诗文记载边塞和军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白云,宋代诗人,学者,因其诗风严谨、情感深厚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常常体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有金、元之侵扰,内又有权臣之争,诗人以此表达对国家沦丧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索。
诗歌鉴赏
《杂兴》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先以“失关隘”引入,直接指出国家的危机,再通过对渭河、汉坛的描绘,表现战争的惨烈以及历史的沧桑。诗人在描述个人情感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显示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刘克庄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提到的“李齐”,不仅让人想到历史人物,还引发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尤其是面临外敌和内部叛乱时,他的情感也由此而愈加沉重。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伤与忧虑,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从失关隘,国荡无藩篱:失去防线,国家陷入动荡。
- 血喋渭耕处,草荒汉坛基:战争带来的苦难,昔日的繁华已成荒凉。
- 获复以沪叛,坏势如败棋:恢复的希望又因叛乱而破灭,局势如同败棋般危急。
- 设非城古渝,遂举蜀弃之:如果没有古老的城池,我会放弃蜀地。
- 吁嗟今之人,不念筑者谁:感叹当今人们不思考筑城者的艰辛。
- 但见绳陈汤,未闻言李齐:关注眼前的事物,却忘了历史的教训。
- 曾忆建隆殿,老柏生新枝:回忆往昔,感叹历史的延续。
- 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从希望到失落,象征着命运的变化。
- 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曾经想要扩展领土,如今却要防备小敌。
- 澈也客金吾,于何驻旌麾:对金吾客人的询问,暗示对国家的期待。
- 孟坚出塞铭,仲宣从军诗:引用古诗,强调历史的延续和个人的孤独。
- 吾耄不可待,何以慰离思:感叹年老体衰,忧虑无法消解的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状况比作“败棋”,形象地表达危机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古人故事,增加诗的深度和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国事的忧虑为主线,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通过对古代与当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隘:象征国家的防御和安全。
- 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 汉坛: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文化的记忆。
- 赤帜与黑旗:分别象征希望与绝望的对比。
- 老柏与新枝: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失关隘”主要指什么? A. 防线被攻破
B. 国家繁荣
C. 文化遗产
D. 个人情感 -
“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现实的失望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个人的孤独 -
诗中提到的“赤帜”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希望与革命
C. 绝望与失败
D. 个人的情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侧重于家庭与个人的情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