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淙山观雨》
时间: 2024-10-16 14:4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客同登万仞崖,蔽天风雨蓦然来。
六丁白昼诛炎魃,百怪苍渊起蛰雷。
毒蟒喷时林尽黑,怒龙裂处石中开。
吾生不及观河决,得赋斯游亦壮哉。
白话文翻译
我与朋友一同登上高耸入云的悬崖,突然间,遮蔽天空的风雨降临。
白昼时分,六位天神驱逐着炎热的妖邪,苍渊中响起了蛰伏已久的雷声。
毒蛇喷吐之间,林间瞬间变得漆黑,愤怒的龙在石缝中肆意破裂。
我这一生未能亲眼目睹河流决口的壮观,但能在此游览也已感到无比壮丽。
注释
- 万仞崖:形容悬崖的高峻,万仞是极高的意思。
- 蔽:遮蔽,遮挡。
- 六丁:传说中的神灵,能够驱邪避灾。
- 炎魃:指炎热的妖邪。
- 苍渊:深邃的水域,指代深不可测的地方。
- 蛰雷:蛰伏的雷声,形容雷声的突然响起。
- 毒蟒:指有毒的蛇。
- 怒龙:形容愤怒的龙,象征强大的自然力量。
- 河决:指河水决口,产生洪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骥,号天池,晚号竹溪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常以山水、风雨为题材,展现出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西淙山观雨》写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游玩于西淙山时,突遇风雨,由此而发。诗中融入了对于自然现象的惊叹,以及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淙山观雨》是一首充满气势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雨的壮丽景象,以及自身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情怀。开头两句“与客同登万仞崖,蔽天风雨蓦然来”,直接引入了自然景象的突变,表现了风雨来临时的震撼与不可预测。接下来的“六丁白昼诛炎魃,百怪苍渊起蛰雷”,则通过神话中的六丁和自然界的雷声,传达出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感。
“毒蟒喷时林尽黑,怒龙裂处石中开”描绘了风雨交加时的恐怖与壮观,毒蟒和怒龙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也使得自然力量的人格化,仿佛在与人类的生存搏斗。最后一句“吾生不及观河决,得赋斯游亦壮哉”,更是将个人的生命经历与自然融合,尽管未能亲历河流决口的壮观,但能在此游览亦感到无比的壮丽,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客同登万仞崖:与朋友一同攀登高崖,表现出一种友好的互动与共同探索的精神。
- 蔽天风雨蓦然来:风雨突然袭来,营造出一种紧张与惊奇的氛围。
- 六丁白昼诛炎魃:用神话中的六丁来象征驱除邪恶的力量,表现出与自然妖邪斗争的决心。
- 百怪苍渊起蛰雷:苍渊中响起雷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 毒蟒喷时林尽黑:毒蛇的出现使得树林瞬间变得黑暗,暗示着危险的来临。
- 怒龙裂处石中开:愤怒的龙在石缝中破裂,彰显着自然的愤怒与力量。
- 吾生不及观河决:表达了对未能亲历壮丽景象的遗憾。
- 得赋斯游亦壮哉:尽管未能亲历,但游览此地仍感到壮丽,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毒蟒”和“怒龙”,以动物形象来表现自然的力量。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人的情感,如“怒龙裂处”表现了自然的愤怒。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 万仞崖: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壮丽与险峻。
- 风雨:变化莫测的自然力量,代表生命中的挑战与困境。
- 六丁:文化中的神秘力量,象征对邪恶的驱逐。
- 毒蟒与怒龙:自然威力的具象化,传达出一种恐惧与敬畏。
- 河决:象征生命中的壮阔与不可预知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哪种力量? A. 驱邪的神灵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的智慧 -
“吾生不及观河决”中的“河决”指的是什么? A. 河水决口
B. 河流的平静
C. 河岸的风光 -
整首诗的基调如何? A. 消极
B. 中立
C. 积极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于人的思绪与历史的沉淀。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人生的忧伤与时光的流逝。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值得深入阅读和比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