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号在家衲子》

时间: 2025-02-04 15:29:03

绝胜人间万户侯,不称俗士不缁流。

又随拄杖去行脚,未办把茅来盖头。

但使宗风嗣庞蕴,谁能佛事觉裴休。

秖应除却闲名字,一听人呼作马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号在家衲子
作者: 曾几 〔宋代〕

绝胜人间万户侯,不称俗士不缁流。
又随拄杖去行脚,未办把茅来盖头。
但使宗风嗣庞蕴,谁能佛事觉裴休。
秖应除却闲名字,一听人呼作马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贵的超然与不屑,认为自己比那些拥有万户侯之权势的人更胜一筹。他不愿意称自己为俗士,也不愿意与一般人同流合污。诗人随意拄杖而行,未曾打算用茅草盖住自己的头。只要能传承宗教的风范,谁又能真正理解佛事的觉悟呢?因此,他认为只要去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名字,听到别人叫他“马牛”也无所谓。

注释:

  • 衲子:指僧人,尤其是修行的和尚。
  • 绝胜:胜过,超出。
  • 缁流:指一般世俗人,特别是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 行脚:指出外行走,通常指修行的过程。
  • 庞蕴:指佛教的宗风,可能是指某位高僧的思想。
  • 佛事:指与佛教相关的事务或活动。
  • 裴休:可能是指一种超脱的状态或境界。
  • 马牛:指低贱的身份,表明诗人不在乎世俗的称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惭,号天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特别是在禅宗诗歌上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风气日益繁华,许多文人追求名利,而曾几则选择隐逸生活,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修行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权贵与自己隐士生活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开头两句用“绝胜”与“不称”明确表明诗人自视高人一等,拒绝世俗名利的诱惑。接下来的“又随拄杖去行脚”则描绘了他随意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对外在形象的无所谓。诗中提到的“宗风嗣庞蕴”与“佛事觉裴休”进一步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名声。最后一句“秖应除却闲名字”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自嘲,无论别人如何称呼他,他都能坦然处之,显示了心灵的宁静与自在。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胜人间万户侯:我超越了世间的万户侯,表达对权势的轻视。
  2. 不称俗士不缁流:我不愿意被称作俗世之士,不愿与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同流合污。
  3. 又随拄杖去行脚:我随意地拄着杖,四处游走,象征着我的自由与洒脱。
  4. 未办把茅来盖头:我不打算用茅草来遮掩自己的身份,表明对外在的无所谓。
  5. 但使宗风嗣庞蕴:只要能传承宗教的精神与风范。
  6. 谁能佛事觉裴休:谁能真正理解佛教的觉悟与安宁呢?
  7. 秖应除却闲名字:只需去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名字与称谓。
  8. 一听人呼作马牛:即使别人称我为“马牛”,我也毫不在乎。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权贵的生活方式,突显出诗人的选择与清高。
  • 比喻:“马牛”象征着低贱的身份,传达诗人对外在称谓的无所谓。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与觉悟比外在的名声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拄杖:象征着修行与自由,意味着一种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
  • :代表世俗的遮掩与身份的表象,诗人不拘泥于这些外在形式。
  • 马牛:指代低贱与卑微,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称谓的不在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胜人间万户侯”意指什么?

    • A. 诗人追求权势
    • B. 诗人超越权势
    • C. 诗人向往世俗生活
  2. “拄杖去行脚”中的“行脚”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
    • B. 修行
    • C. 购物
  3. 诗人对于“马牛”这个称呼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不在乎
    • C. 自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与《自号在家衲子》对比,前者强调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后者则更多地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与超然态度。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但表达的情感与意象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