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居三顾后,晚节重幽寻。
野径到门尽,山窗连竹阴。
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
物外凌云操,谁能继此心。
白话文翻译:
在旧居三次拜访之后,晚年我更加偏爱幽静的环境。
通往家门的小路已被自然覆盖,山间的窗户连着竹林的阴影。
往年黄莺从山谷里飞出,而今天凤凰又归回森林。
在物外的高远志操中,谁能继承我的这种心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顾:三次拜访,典出《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 晚节:晚年的品德或操守。
- 幽寻:追求幽静的环境。
- 野径:乡间小路,指自然的道路。
- 山窗:指山中的窗户,隐喻与自然的结合。
- 莺、凤:分别指黄莺和凤凰,象征美好和高洁的事物。
- 凌云操:凌云的操守,指高远的志向。
典故解析:
- 三顾茅庐: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与诚意。
- 凤归林:象征着归属与安宁,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贵与祥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江南,早期为官,后隐居于山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往昔的回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去的追忆。开头的“旧居三顾后”不仅点出了与友人重聚的情景,也暗示了对往日时光的珍惜。接下来的“晚节重幽寻”则表明了诗人在晚年选择回归自然、追求宁静的决心。诗中“野径到门尽,山窗连竹阴”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生动地传达出恬淡的生活氛围。
“昔年莺出谷,今日凤归林”一联,用黄莺与凤凰的对比,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阶段与追求的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隐含着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最后一句“物外凌云操,谁能继此心”更是将诗人的高洁志向与孤独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能够理解自己志向之人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高远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居三顾后:指在朋友三次造访后,暗示了双方的亲密关系。
- 晚节重幽寻:诗人在晚年更倾向于追求幽静的生活。
- 野径到门尽:乡间小路几乎通到家门,表现出自然的亲近感。
- 山窗连竹阴:窗外的竹林阴影,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 昔年莺出谷:往年黄莺从山谷飞出,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
- 今日凤归林:现在凤凰归林,暗示对美好归属的向往。
- 物外凌云操:在物质之外追求高远的志操。
- 谁能继此心:感叹世间难以找到可以理解自己志向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黄莺与凤凰的对比,展示人生的不同阶段与追求。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野径、山窗、竹阴)来传递诗人的内心情感。
- 拟人:赋予鸟类以象征意义,反映诗人的情感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高洁志操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居:象征着记忆与过去的情感。
- 幽寻:代表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 莺与凤: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与理想。
- 竹阴:隐喻自然的庇护与宁静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莺”和“凤”分别象征着什么?
- A. 两种鸟类
- B. 不同的人生阶段
- C. 不同的环境
- 答案:B
-
“晚节重幽寻”意指什么?
- A. 年轻时寻求热闹
- B. 晚年更向往宁静
- C. 不再与人交往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凌云操”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物质的追求
- B. 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C.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钱起的《和人秋归终南山别业》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强调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启迪,而钱起更侧重于对友情与人际关系的反思,体现出诗人独特的情感与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