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宣教挽诗》

时间: 2025-01-27 03:47:31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

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

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意思解释

郭宣教挽诗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
里门车下泽,子舍骑传呼。
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
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郭宣教的追悼。古代的君子追求正义,放弃荣华富贵,是真正的男子汉。在乡里,马车经过的地方是湿润的,而你的儿子却骑马来传达消息。霜打的柏树比寒冷更显得坚韧,院子里的荆棘虽老却依然挺拔。如今的法律已不复存在,宰相对群乌的叹息令人心痛。

注释

  • 趋义:追求正义。
  • 古君子:古代有道德情操的人。
  • 辞荣:放弃荣华富贵。
  • 里门车下泽:乡里车辙留下的湿润泥土。
  • 子舍:儿子家。
  • 骑传呼:骑马传话。
  • 霜柏:受到霜打的柏树。
  • 典刑:法律、刑法。
  • 宰木:宰相。
  • 群乌:比喻众多的黑暗势力或无知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之际,受到时代影响,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的思考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郭宣教挽诗》是魏了翁在朋友郭宣教去世后所作,以此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与悼念。诗中表现出对郭宣教高尚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不满。

诗歌鉴赏

《郭宣教挽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将对逝者的悼念与对社会的思考巧妙结合。首句“趋义古君子,辞荣真丈夫”直接点出郭宣教的品质,称其为追求正义的古代君子,放弃世俗荣华,真正体现了男子气概。这种品德在当时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诗人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展现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场景,既展现了郭宣教的生活环境,也反映出诗人对乡土的眷恋。诗中的“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则以自然景物象征了郭宣教的品格,表明即使在严寒中,真正的君子品质如同古老的柏树一样顽强不屈。

最后两句“典刑今已矣,宰木叹群乌”则从个人悼念转向对社会的反思,表达了对当下法律缺失与社会黑暗的失望与无奈。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趋义古君子:赞美郭宣教追求正义的品格。
  2. 辞荣真丈夫:强调其放弃荣华的决策,表现其真实的男子气概。
  3. 里门车下泽:描绘乡村生活的场景,体现了诗人与逝者的亲近。
  4. 子舍骑传呼:展示了郭宣教的家人仍在继续生活。
  5. 霜柏寒逾劲:以霜打的柏树象征其坚韧不拔的性格。
  6. 庭荆老不枯:院子里的荆棘虽老却不枯竭,象征生命力。
  7. 典刑今已矣:感叹法律已经不再,社会失去公正。
  8. 宰木叹群乌:宰相对无知之人的叹息,表达对时局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柏树与人的品德相提并论,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辞荣真丈夫”和“里门车下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霜柏和庭荆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悼念,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霜柏:象征正直、坚韧的品德。
  • 庭荆:象征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 典刑:代表法律与公正,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君子”指的是? A) 追求名利的人
    B) 追求正义的人
    C) 只关注家庭的人

  2. “霜柏寒逾劲”中的“霜柏”象征了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坚韧的品德
    C) 脆弱的生命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逝者的怀念
    B) 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现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赞美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 vs 《郭宣教挽诗》:两首诗均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国家的动荡,而魏了翁则注重个人的情感与品德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