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时间: 2025-02-04 16:57:51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於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於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竹洲精舍的考功记录,讨论学业与自我修养的关系。诗人提到士龙来请教,希望能探讨其内涵。天地间的松竹,似乎独自承载着使命。阴阳变化的规律在于其表里交替,象征与道理皆在其中。各种树木的生长与季节相应,竹子却能贯通四季,不受寒暑影响。人们往往不察,但能看到霜后依然生机勃勃的绿意。谁能在淇水之上,兴起三次的寓意,形与气相互辉映,微妙的联系愈加显现。诗人感慨自己的粗浅见识,倚靠在树枝上仍觉得不足。希望能与两位洪君一起,共同享受烟雨中的清幽。

注释:

  • 考功:考核功绩。
  • 竹洲:指竹子生长的地方,象征清雅。
  • 淇奥:淇水的深处,隐喻修行的地方。
  • 松篁:松树与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坎离:指阴阳八卦的象征,表示变化。
  • 榆杏柞与檀:各种树木,象征自然的丰富。
  • 霜更绿:霜降后,竹子依旧保持绿色,象征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评论家,代表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与才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竹洲精舍,可能是对士龙的考功作记录,反映了诗人对学业与修养的思考,以及对竹子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哲理性,诗人通过对竹的描绘,反映了自我修养和学业之间的关系。竹子在四季中不受寒暑的影响,象征着持久与坚韧,这与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相辅相成。诗中的意象丰富,松竹作为高洁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同时,阴阳变化的讨论,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表明诗人在哲学思考上的深度。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考功记竹洲:开篇点明主题,表明是关于竹洲的考功记录。
    • 所业在淇奥:指出学业的根基在于深邃之地。
    • 谓学与自修:提出学业与自我修养的关系。
    • 士龙来谂余:引入士龙来向自己请教的情景。
    • 天地之大端:提到天地的伟大,暗示自然的哲理。
    • 松篁受命独:松竹象征坚韧与独立的品格。
    • 阴阳迭盈虚:探讨变化的规律,象征人生的起伏。
    • 榆杏柞与檀:列举四季适宜的树木,渗透自然的哲理。
    • 示人人不察:指出人们对竹的深层价值往往忽视。
    • 安得两洪君:表达与友人共赏自然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对仗:诗句中多处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竹子与自然的关系,象征修养与理想。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个人修养和学业间的深刻关系,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和自我修养。
  • :象征坚韧与独立的精神。
  • 阴阳:代表变化和人生的哲理。
  • 四季:象征自然的规律与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洲”象征什么?

    • A. 知识
    • B. 坚韧
    • C. 自我修养
    • D. 以上皆是
  2. 诗人提到的“榆杏柞与檀”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 A. 自然的丰富
    • B. 个人的理想
    • C. 变化的规律
    •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D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自我修养。
  • 王维《竹里馆》:描绘竹林的宁静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陶渊明的诗作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追求,但魏了翁更注重哲理的探讨,陶渊明则强调隐逸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理解与鉴赏》

相关诗句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下一句是什么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於竹。上一句是什么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於竹。下一句是什么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上一句是什么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下一句是什么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上一句是什么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下一句是什么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上一句是什么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下一句是什么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上一句是什么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下一句是什么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上一句是什么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下一句是什么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上一句是什么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下一句是什么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上一句是什么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下一句是什么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上一句是什么

考功记竹洲,下一句是什么

所业在淇奥。上一句是什么

所业在淇奥。下一句是什么

谓学与自修,上一句是什么

谓学与自修,下一句是什么

此何取於竹。上一句是什么

此何取於竹。下一句是什么

士龙来谂余,上一句是什么

士龙来谂余,下一句是什么

试请言其目。上一句是什么

试请言其目。下一句是什么

天地之大端,上一句是什么

天地之大端,下一句是什么

松篁受命独。上一句是什么

松篁受命独。下一句是什么

阴阳迭盈虚,上一句是什么

阴阳迭盈虚,下一句是什么

表里更见伏。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