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苧歌》

时间: 2025-02-04 15:31:08

雪为纬,玉为经。

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

清如夷齐,可以为衣。

陟彼西山,于以采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苧歌
作者:戴复古 〔宋代〕

雪为纬,玉为经。
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
清如夷齐,可以为衣。
陟彼西山,于以采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用雪和玉作为原材料织造出的美丽冰衣,象征着纯净和高雅。诗中提到的“夷齐”是古代的贤人,体现了诗人对清高品德的向往。最后一句提到“陟彼西山”,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与生活的意愿,意在表达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注释:

  • 雪为纬:雪作为纬线,形容织物的柔软和清凉。
  • 玉为经:玉作为经线,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 一织三涤手:一织三涤,形容织造技艺精湛,手法细腻。
  • 清如夷齐:夷齐是古代贤人,意指品德高洁。
  • 陟彼西山:登上西山,表达向往自然的情感。
  • 采薇:古代采摘薇菜,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用之,号静庵,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现人生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白苧歌》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逐渐富强、士人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白苧歌》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全诗通过“雪”和“玉”这两个意象的结合,展现了一幅洁白而高贵的画面。诗人以自然之物为原料,织造出一件“冰”的衣裳,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类的创作能力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其中“清如夷齐”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衣物的赞美,更是对高洁品德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最后一句“陟彼西山,于以采薇”,则引入了行动的元素,表示诗人希望通过亲近自然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这种追求在宋代文人中尤为普遍。整首诗在清新美丽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为纬,玉为经:通过比喻展现出织物的精致和美丽,雪与玉的结合暗示着自然的高雅。
  • 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强调织造过程中的巧妙,三涤手代表着技艺的高超,最终形成的“冰”则是对美的极致追求。
  • 清如夷齐,可以为衣:夷齐象征着高尚的人品,诗人希望这件衣物不仅是外在的,更反映内心的纯净。
  • 陟彼西山,于以采薇:最后的行动意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和玉比作织物的原料,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使用雪、玉、冰等意象象征纯洁与高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纯洁和美丽,象征着高尚的品德。
  • :象征着高贵与珍贵,暗示人类的创造力。
  • :寓意着冷静、清澈与透明,表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 西山:自然的象征,代表着追求和理想的地方。
  • 采薇:象征着简单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为纬,玉为经”中的“纬”指的是: A. 经线
    B. 纬线
    C. 织物的厚度
    D. 手工技艺

  2. 诗中提到的“夷齐”是指: A. 古代的贤人
    B. 一种植物
    C. 一种衣物
    D. 一座山

  3. “陟彼西山,于以采薇”表达了诗人的: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名利的鄙视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戴复古的《白苧歌》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戴复古更侧重于精神的纯洁与品德的高尚,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语言风格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戴复古研究》
  • 《宋代诗词与文化》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白苧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