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旗亭千里,离绪一襟,触景怀人,凄然点笔》
时间: 2025-01-27 03:2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旗亭千里,离绪一襟,触景怀人,凄然点笔。
叶密藏莺,花孤恋蝶。春光依旧人轻别。
垂杨何事也销魂,尊前时按蛮腰折。
宝鼎香残,瑶筝谱歇。夭桃一树吹红雪。
小楼无地贮閒愁,尽付与晓风残月。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的旗亭,我的思绪如同一袭轻纱,触景生情,心中不禁感到凄凉。
树叶繁密,黄莺藏其中,花儿孤独,惦恋着飞舞的蝴蝶。春日依旧,可人却轻易分离。
垂柳为何如此令人销魂,酒杯前我不禁轻轻折腰。
香炉中的香气已然消散,瑶琴的曲谱也已停歇。一树桃花在风中飘散着红雪。
小楼里无处安放的闲愁,尽数交给晨风和残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旗亭:指在路上设立的亭子,通常用于休息和观景。
- 离绪:离别时的思绪。
- 触景怀人:看到景物而想起某人。
- 销魂:形容心神被某种情景迷住,无法自拔。
- 蛮腰:指女子的细腰。
- 宝鼎:古代用来盛香料的鼎,象征美好的气味。
- 瑶筝:美丽的古筝,象征音乐的优雅。
- 夭桃:早开的桃花,象征美丽和短暂。
- 晓风残月:清晨的微风和残月,暗示一种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垂杨”与“夭桃”都常用于古诗中,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离别时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泽棠,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经历个人离别与思考人生之际,表达了对春日景色的赞美和对离别之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沈泽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离别的伤感。全诗以“旗亭千里”开篇,瞬间拉开了空间的广阔感,仿佛让人置身于开阔的自然之中。而“离绪一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触景怀人”更是点明了主题——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哀伤。尤其是“春光依旧人轻别”,描绘了即使春光明媚,人却因离别而愈加孤单的情景,令人感同身受。
在修辞上,沈泽棠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意象生动鲜明。如“夭桃一树吹红雪”,把桃花与雪的意象结合,既美丽又让人感到凄凉,令人印象深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事的无常,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旗亭千里,离绪一襟:远离的亭子象征着遥远的旅途,思念之情如轻纱般飘荡。
- 触景怀人,凄然点笔:看到美景而想起心中人,心情因此而凄凉,难以言表。
- 叶密藏莺,花孤恋蝶:春天的景象中,黄莺隐藏在繁密的叶子里,花儿孤独地思念着蝴蝶。
- 春光依旧人轻别:春天的美好依旧,但人与人之间却难免分离。
- 垂杨何事也销魂:垂柳为何能勾起如此深的情感?
- 尊前时按蛮腰折:在酒桌上,诗人轻轻折腰,表现出对美的向往。
- 宝鼎香残,瑶筝谱歇:香气消散,音乐停止,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然结束。
- 夭桃一树吹红雪:早开的桃花如同红雪般绚烂。
- 小楼无地贮閒愁:小楼里没有地方安放闲愁。
- 尽付与晓风残月:将所有的愁绪都寄托给清晨的风与残月,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夭桃一树吹红雪”,将桃花比作红雪,形象生动。
- 拟人:如“春光依旧”,赋予春光以人的特性,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对比,使得情感更加饱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思念,表现出人事无常的哀愁。通过春光与离别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的无奈与孤独,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旗亭:象征旅途与思念。
- 莺、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亦是离别的映照。
- 垂杨:象征柔情与思念。
- 宝鼎:象征美好与香气,暗示事物的短暂。
- 夭桃:象征年轻与美丽,短暂的生命。
- 晓风残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寄托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离绪一襟”的意思是?
- A. 思念的感觉
- B. 一件衣服
- C. 一种风景
-
“触景怀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夭桃”象征什么?
- A. 长久的爱情
- B. 年轻与美丽
- C. 悲伤的回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沈泽棠的《踏莎行》更侧重于自然景物与离别的结合,情感更加细腻。李清照则以更加直白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