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拟古
作者: 俞律 〔近代〕
秋梦惊回,碎阴一角梧桐月。
粉墙低湿,断续蛩声咽。
烟水秦淮,古渡催人发。
凌波靺,低头桃叶,泪眼同谁别。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梦被惊醒,只见一角梧桐树下的月光碎落。
湿润的粉墙低矮,隐约传来断断续续的虫鸣。
秦淮河的烟水朦胧,古老的渡口催促着人们离去。
在水波上轻轻摇曳的靺鞭,低下头的桃叶,泪眼与谁共别离?
注释
- 秋梦:秋天的梦,象征着思念与惆怅。
- 碎阴:指树影斑驳,映衬出月光微弱的光影。
- 蛩声:指秋虫的鸣叫,代表着秋天的音韵。
- 烟水秦淮:秦淮河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烟水意指水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凌波靺:靺鞭是古代一种马具,用来驾驭马匹,象征着行旅与离别。
- 泪眼同谁别:表达了离愁别绪,泪眼模糊中不知与谁分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律,近现代诗人,擅长古体诗,创作风格受到古诗的影响,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受秋意的启发,表达了对过往情景的怀念以及离别的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 拟古》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秋日夜晚的氛围。诗人在梦中惊醒,看到梧桐树下的月光,感受到秋夜的清凉与孤寂。低湿的粉墙和断续的虫鸣,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静谧与哀愁。秦淮河的烟水及古渡的意象,唤起了诗人对历史的回溯与思考,古老的渡口仿佛在催促着离去的人,令人心生不舍。最后的“泪眼同谁别”,不仅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无常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梦惊回:梦境被秋天的景象惊醒,传达出一种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碎阴一角梧桐月:描绘了秋夜下梧桐树的月光,展现出清冷的美。
- 粉墙低湿,断续蛩声咽:细致地描写了环境,粉墙的潮湿与虫声的断续,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烟水秦淮,古渡催人发:指向历史与文化,古渡的催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凌波靺,低头桃叶,泪眼同谁别:通过靺鞭与桃叶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与现实的交错比作秋梦惊回,增强了诗意。
- 拟人:虫声的“咽”使自然景象具有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伤,展现了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梧桐:象征着孤独与离别。
- 月光:象征着清冷与思念。
- 秦淮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泪眼:象征着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秋梦”主要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兴奋 -
“烟水秦淮”中的“烟水”指的是什么?
A. 水蒸气
B. 雾霭
C. 水面 -
“泪眼同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离别的幸福
B. 离别的悲伤
C. 离别的期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是描绘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情感基调相似,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俞律则更显细腻与愁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
- 《近现代诗人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