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27 04:07:56

过眼溪山,向来都是经行处。

骖鸾人去。

冷落吹箫侣。

小立江亭,愁对蒹葭浦。

无情绪。

酒杯慵举。

闲看江枫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卢炳 〔宋代〕

过眼溪山,向来都是经行处。
骖鸾人去。冷落吹箫侣。
小立江亭,愁对蒹葭浦。
无情绪。酒杯慵举。
闲看江枫舞。

白话文翻译:

这一路走过的山水,往事如烟,仿佛都是匆匆的过客。
骑着骖鸾的朋友已然离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冷清得连吹箫的伴侣也不见了。
我在江边的小亭子里,愁苦地面对着芦苇荡。
心中无情绪,酒杯懒得举起。
只好闲闲地观赏江边的枫树在风中舞动。

注释:

  • 骖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形容乘坐华丽车马的人。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代表孤独和忧伤。
  • 酒杯慵举:形容无心喝酒,心情低落。
  • 江枫:江边的枫树,常象征秋天和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字子文,号云溪,南宋诗人,擅长词,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淡泊与孤寂。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们因战乱或个人原因而多感孤独和思乡之情,卢炳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当前孤寂心境的抒发。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开篇的“过眼溪山”,便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流逝的风景,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诗人把自己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骖鸾人去”,暗示着朋友的离散,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在“愁对蒹葭浦”中,蒹葭作为一种象征,往往代表着孤独与忧愁。诗人在江边小亭中,面对着芦苇荡,心中不禁涌现出对往事的感慨。在这个孤寂的环境中,诗人“无情绪,酒杯慵举”,可见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一句“闲看江枫舞”,虽是平淡,却透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消极态度,似乎在无心中寻找一丝慰藉。

整体来看,卢炳的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眼溪山,向来都是经行处:描绘了诗人走过的风景,暗示岁月如流,过往已成追忆。
  • 骖鸾人去:朋友离去,形象地表达了孤独的心境。
  • 冷落吹箫侣:未能找到知音,愈加感到孤寂。
  • 小立江亭,愁对蒹葭浦:小亭子里静立,面对芦苇,愁绪加重。
  • 无情绪。酒杯慵举:心情低落,连喝酒也显得懒散。
  • 闲看江枫舞:最终选择以观看自然来麻痹自己,试图寻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往事比作“过眼溪山”,形象而生动。
  • 拟人:江枫“舞”,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环境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流逝。
  • 蒹葭:代表孤独和忧愁,常用来表达对失去的怀念。
  • 江亭:诗人的栖息之地,象征着孤独的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骖鸾人去”意指: A. 朋友离去
    B. 人生旅途
    C. 自然景观

  2. “酒杯慵举”表达了诗人的: A. 喜悦心情
    B. 无奈与失落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卢炳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孤独心境。两者在情感的细腻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词语更加婉约,情感更为激烈,反映出女性诗人在面对孤独时的不同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