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端午
作者: 许景衡 〔宋代〕
原文展示:
节序重重过,京华物物新。
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
穷巷无来客,他乡有故人。
挥毫非楚些,谁与吊灵均。
白话文翻译:
节日轮回又到,京城的万物焕然一新。
准备好黍米做成的角,装饰艾草作为祭品。
偏僻的小巷里没有来客,异乡的地方却有老朋友。
写诗不再是楚地的风格,谁来和我一起悼念那些灵魂呢?
注释:
- 节序重重过: 指节日一年来又来,循环往复。
- 京华: 指京城,特指当时的首都。
- 安排黍生角: 这里的“黍”指的是一种谷物,生角是指用黍米做的饺子形状的食物。
- 装点艾为神: 艾草是端午节的重要象征,常用于驱邪避灾,装点艾草以祭祀。
- 穷巷无来客: 偏僻的小巷里没有客人来访。
- 他乡有故人: 在异乡有老朋友。
- 挥毫非楚些: 写诗的风格不再是楚地的风格。
- 谁与吊灵均: 询问谁来一起悼念逝去的灵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许景衡,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表达了对节日传统的怀念以及对故人和逝者的哀思,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氛围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的开头,诗人感慨节日的再度来临,京城中一切都显得焕然一新,暗示着生活的继续与变迁。接着,通过“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展现了传统的端午习俗,艾草和黍米的元素不仅富有文化象征,也展现了节日的仪式感。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穷巷中孤独的状态,与故人相对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挥毫非楚些”表明诗人对自己创作风格的反思与对传统的敬意,同时也是对灵魂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既有对节日的庆祝,也有对故人的怀念,体现了浓厚的乡愁与人情冷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节序重重过,京华物物新。”: 节日不断回归,京城的事物焕然一新,表达了节日的轮回和生活的流转。
- “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 通过准备传统的食物和祭品,体现了对节日传统的重视。
- “穷巷无来客,他乡有故人。”: 在偏僻的地方感受到孤独,而在异乡又怀念故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 “挥毫非楚些,谁与吊灵均。”: 对于创作风格的反思和对逝者的缅怀,充满了感伤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 “节序重重过”与“京华物物新”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黍米和艾草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承载着文化意义。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对故人和逝者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黍: 象征丰收与团聚,体现了节日的庆祝氛围。
- 艾草: 代表驱邪避灾的传统文化意义,象征着对生命的祝福。
- 故人: 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安排黍生角”指的是什么?
- A. 传统食物
- B. 诗歌创作
- C. 祭祀活动
- D. 节日装饰
-
诗人对节日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无所谓
- D. 愤怒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端午夜雨》李白
诗词对比:
- 屈原《离骚》与许景衡的《端午》都是表达对故人和逝者的怀念,但《离骚》更侧重个人的悲剧命运,而《端午》则结合了节日的气氛,展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