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钦师》

时间: 2025-01-10 22:35:16

亭障临燕塞,江山复楚乡。

艰难悲客路,宴坐忆禅房。

烧尽蒲花烛,清馀柏木香。

十年如梦觉,两鬓自苍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障临燕塞,江山复楚乡。
艰难悲客路,宴坐忆禅房。
烧尽蒲花烛,清馀柏木香。
十年如梦觉,两鬓自苍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燕塞的亭子旁,欣赏着熟悉的江山,心中却充满了对艰难旅途的感慨。在宴席上,回忆起曾经的禅房,心中更是思绪万千。蜡烛燃尽,蒲花的光辉也随之消逝,只剩下柏木香的清幽。十年如梦,时光匆匆,眼角的白发也不禁提醒着自己已然苍老。

注释:

  • 亭障:亭子旁边的屏障,象征着一种避世的宁静。
  • 燕塞:指的是燕国的边塞,可能指的是边陲的风景。
  • 楚乡:指楚地,表示对故乡的怀念。
  • 艰难:指旅途的艰辛与困苦。
  • 禅房:禅宗的房舍,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地方。
  • 蒲花烛:蒲花是蜡烛的材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柏木香:柏树的香气,象征着清幽与长久的记忆。
  • 苍苍:形容白发,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景衡,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以抒情、怀古著称,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寄钦师》写于作者身处燕塞之地,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寄钦师》是一首具有深邃情感的诗篇,诗人在边塞的亭子中,面对苍茫的江山,发出对人生的感慨。首句“亭障临燕塞”勾勒出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似乎在远离喧嚣的世界,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然而,紧接着的“江山复楚乡”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乡愁,似乎在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故乡始终是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牵挂。

诗人借助“艰难悲客路”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人生路途漫漫,充满了艰难与挫折。在“宴坐忆禅房”中,诗人回忆起曾经在禅房中的宁静与安逸,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接下来的“烧尽蒲花烛,清馀柏木香”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最后两句“十年如梦觉,两鬓自苍苍”更是点出了人的无常,十年的时光如同梦境,一晃而过,白发已生,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在边塞生活的孤独与对过往岁月的沉思,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障临燕塞: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江山复楚乡:表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江山与乡愁相互映衬。
  • 艰难悲客路:揭示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无奈,流露出诗人的悲伤。
  • 宴坐忆禅房:在宴席上思念过去的禅房,触发内心的感慨。
  • 烧尽蒲花烛,清馀柏木香: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感交织,柏木香则象征着长久的记忆。
  • 十年如梦觉,两鬓自苍苍:感叹岁月匆匆,人生的无常与白发的象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艰难悲客路,宴坐忆禅房”,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象征:蒲花烛与柏木香分别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比喻:将十年比作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虚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燕塞的静谧环境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的孤独与内心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障:象征宁静与避世,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渴望。
  • 江山:代表着故乡与思念,情感的寄托。
  • 蒲花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柏木香:象征清幽与长久的记忆,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障”主要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宁静
    • C. 繁华
  2. “艰难悲客路”中“艰难”一词的意思是?

    • A. 快乐
    • B. 艰辛
    • C. 安逸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友情
    • B. 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C.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寄钦师》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而《寄钦师》则结合了对人生经历的深思。
  •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与《寄钦师》的“十年如梦觉”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但前者更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