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

时间: 2025-01-11 07:55:44

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散发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百年如寄亦何为,
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
东桥行药露霑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
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
稳扶居士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生如同寄居,转瞬即逝,又何必为此而苦恼呢?我披散着头发,清狂不羁,似乎并不算什么。南涧之边,我在风中写诗,满脸风尘;在东桥上,我采药,露水湿透了衣衫。松花照映着夏日的山,没有一丝炎热;桂树下留住了人,我又何必归去?我手持藜杖,这样的拄杖并不适合华丽的车盖,稳稳扶住居士,愿你们互不相违。


注释:

  • 百年如寄:形容人生短暂,如同寄宿一段时间。
  • 散发:指披散的头发,形象地表达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
  • 南涧:指南方的溪涧,诗人常在此写诗。
  • 东桥:指东边的桥,象征着行走的地点。
  • 松花:指松树的花,象征夏季的宁静。
  • 藜杖:藜杖是由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高洁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常以咏怀、抒情的诗作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个性。

创作背景:

《散发》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与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散发》展现了陈与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百年如寄亦何为”,诗人以人生的无常为切入点,抒发一种淡然的态度。在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散发清狂”来表达自己不拘一格的性情,似乎在告诉世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繁华与名利,而在于享受当下的自由和洒脱。

诗中“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南涧写诗和在东桥采药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自然意象既是静谧的背景,又映衬了诗人的心境,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的美好在于细小的瞬间和自然的陪伴。

接下来的“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松花的清香和桂树的幽静,构成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诗人似乎不愿意归返于世俗的喧嚣,想要在这宁静之中永驻。

最后两句“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表明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坚定,虽然身处简陋的环境,但心中却有着不屈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洒脱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如寄亦何为:人生短暂如同寄居,何必执着于世俗。
  2. 散发清狂未足非:披散头发,表示一种清新洒脱的态度,并不算错。
  3. 南涧题诗风满面:在南涧写诗,风吹满脸,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恬淡。
  4. 东桥行药露霑衣:在东桥采药,露水打湿衣衫,生活充满真实感。
  5. 松花照夏山无暑:松花在阳光下映照,夏天却没有炎热。
  6. 桂树留人吾岂归:桂树下留住我,我又为何要回去?
  7. 藜杖不当轩盖用:手中藜杖不适合华丽的车盖,象征一种低调的生活。
  8. 稳扶居士莫相违:希望能够稳稳地扶住理想的生活状态,互不干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喻为寄居,强调短暂。
  • 拟人:松花和桂树仿佛有了情感,留住人。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称,使诗歌韵律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强调人应当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而不应被世俗束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散发:象征自由与不羁。
  2. 南涧:自然的静谧与诗意。
  3. 东桥:人生的旅途与探索。
  4. 松花:清新与宁静的象征。
  5. 桂树:理想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年如寄”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生活的珍贵
    • B. 人生的短暂
    • C. 对未来的憧憬
  2. “南涧题诗风满面”中的“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活的艰辛
    • B. 自然的清新
    • C.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藜杖不当轩盖用”意味着什么?

    • A. 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 B. 渴望奢华生活
    •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陈与义:李白的诗常表现豪放与奔放,而陈与义则更偏向清新与淡泊。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