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蕃兵报国雠,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白话文翻译:
昨夜,边疆的敌军传来了反叛的消息,沙州的都护攻破了凉州。如今黄河的九曲流域再归汉族所有,边塞的战斗激烈,鲜血横流。
注释:
- 蕃兵:指的是边境的外国军队。
- 报国雠:报仇的意思,指的是对国家恩仇的报复。
- 沙州:指的是沙州地区,唐代边防重地。
- 都护:指负责边疆防务的官员。
- 凉州:指的是今甘肃省的凉州,古时为西域的重要城市。
- 黄河九曲:形容黄河的曲折流向,强调其归属汉族的历史。
- 塞外:指的是边境地区,通常指与外族接壤的地方。
- 战血流:形容战争的惨烈,鲜血横流。
典故解析:
- 黄河:在中国文化中,黄河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力量。
- 凉州:历史上凉州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中期,以擅长边塞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边疆的战斗及民族情感,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战争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凉州词》写于唐代边境频繁冲突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战争的感慨。诗作生动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惨烈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凉州词》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边塞诗,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与国家的危机感。首句“昨夜蕃兵报国雠”直入主题,带出敌军来袭的紧迫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威胁与紧张。接着“沙州都护破凉州”,不仅传达了战局的严峻,也让人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与悲壮。诗的后两句则通过“黄河九曲今归汉”表达了对国家归属的渴望与自豪,暗示着即便经历战乱,汉族的土地依然会回到自己的手中。最后一句“塞外纵横战血流”则强化了战争的残酷,令人对鲜血的流淌感到心痛。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激昂,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蕃兵报国雠:昨夜边境的敌军传来了反叛的消息,暗示着敌人对国家的威胁。
- 沙州都护破凉州:沙州的守将攻破了凉州,展现了战局的危急。
- 黄河九曲今归汉:黄河的曲折流向象征着汉族土地的回归,表达了对汉族的认同感。
- 塞外纵横战血流:边塞的战斗激烈,鲜血横流,强调战争的惨烈与人们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沙州都护破凉州”与“黄河九曲今归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河与沙州的意象结合,象征着国家与民族的血脉相连,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争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民族的忠诚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力量。
- 沙州:代表着边疆的战斗与牺牲。
- 鲜血:象征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蕃兵”指的是哪类士兵?
- A. 汉族士兵
- B. 外族士兵
- C. 唐朝士兵
- D. 民兵
-
诗中提到的“黄河”象征着什么?
- A. 水源
- B. 文化
- C. 中华民族
- D. 战争
-
“战血流”意味着什么?
- A. 战争胜利
- B. 战争的残酷
- C. 和平的到来
- D. 伤亡人数
答案:
- B. 外族士兵
- C. 中华民族
- B. 战争的残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薛逢《凉州词》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气氛,但《凉州词》更侧重于战争的惨烈,而《登鹳雀楼》则表现了壮美的山河,传达了更多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