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11 20:04:21

断蝉高柳斜阳处。

池阁丝丝雨。

绿檀珍簟卷猩红。

屈曲杏花蝴蝶、小屏风。

春山叠叠秋波慢。

收拾残针线。

又成娇困倚檀郎。

无事更抛莲子、打鸳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蝉高柳斜阳处。池阁丝丝雨。绿檀珍簟卷猩红。屈曲杏花蝴蝶小屏风。春山叠叠秋波慢。收拾残针线。又成娇困倚檀郎。无事更抛莲子打鸳鸯。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柳树下,夕阳斜照,蝉鸣声断断续续。池边的阁楼上,细雨轻轻飘洒。绿色的檀木珍簟卷起鲜红的丝绸。弯曲的杏花和蝴蝶装饰的小屏风相映成趣。春山重重叠叠,秋水缓缓流淌。整理着残余的针线,又显得娇美,慵懒地依靠在檀木的郎君旁。无事时更是抛下莲子,打着鸳鸯戏水。

注释:

  • 断蝉:指蝉鸣声断断续续,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 高柳:指高大的柳树,常与柔美的意象相联系。
  • 池阁:指池塘边的小楼阁,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绿檀珍簟:绿色的檀木珍贵的席子,体现了古人的生活品味。
  • 屈曲:形容弯曲的状态。
  • 娇困:指娇美而困倦,表现出一种柔弱的姿态。
  • 莲子打鸳鸯:比喻无所事事,闲暇时嬉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富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情感寄托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宁静优雅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其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场景。诗中通过高柳、细雨、杏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春日黄昏的闲适氛围。开头的“断蝉高柳斜阳处”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暗示出一种孤独的情绪,蝉鸣的间歇与夕阳的余晖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池阁丝丝雨”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空间,细雨如丝,轻柔而细腻,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春山叠叠秋波慢”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景象,又隐喻了流动的时间。诗人用“收拾残针线”表现出一种温婉的生活情态,仿佛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最后“无事更抛莲子打鸳鸯”则展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柔和的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美与内心宁静的理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断蝉高柳斜阳处”:描绘了黄昏时分,蝉鸣间歇,柳树高耸,暗示孤独的情感。
    • “池阁丝丝雨”: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细雨轻洒于池边楼阁。
    • “绿檀珍簟卷猩红”:表现出奢华的生活场景,绿色的檀木席子与鲜红丝绸相映成趣。
    • “屈曲杏花蝴蝶小屏风”:结合自然物象与人造工艺,展现了生活的雅致。
    • “春山叠叠秋波慢”:用自然景色隐喻时间的流逝。
    • “收拾残针线”:体现了细致的生活,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手艺。
    • “又成娇困倚檀郎”:描绘了温柔的依赖与情感的交融。
    • “无事更抛莲子打鸳鸯”:表现一种无所事事的闲适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情,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物象赋予情感,让景与情交融。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腻画面,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夏日的来临与生命的短暂。
  • :柔美的象征,常与离愁别恨相关。
  • :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温柔。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蝉”意指什么? A. 蝉的鸣叫 B. 蝉的死亡 C. 蝉的消失 D. 蝉的繁殖

  2. “春山叠叠秋波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山与秋天的水 B. 春天的水与秋天的山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和谐美

  3. 诗句“无事更抛莲子打鸳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闲适 C. 高兴 D. 思念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生活,但更多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评论》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