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

时间: 2025-01-26 06:53:55

当年万里龙沙路。

载多少、离愁去。

冷压层帘云不度。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

曾记江边丽人句。

异县相逢能几许。

多情谁料,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当年万里龙沙路,
载多少离愁去。
冷压层帘云不度,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
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
曾记江边丽人句,
异县相逢能几许。
多情谁料,
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

白话文翻译

当年我们走过那条万里的龙沙路,
不知道承载了多少离愁。
冷风压着层层帘幕,云彩无法穿越,
那芙蓉花似双带,垂杨似娇髻,
琴弦刚刚调好时。
花朵在东风的傍晚凝立。
曾经记得江边的美丽女子吟唱的诗句,
在异乡相逢又能有几次呢?
多情的人谁能预料,
在琵琶洲畔,我们共醉于清明的细雨中。

注释

  • 龙沙路:指的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离愁:离别时的忧愁。
  • 冷压:形容冷风压迫,气氛忧郁。
  • 芙蓉双带:比喻芙蓉花如双带般美丽。
  • 垂杨娇髻:形容垂杨树的柔美和女子的发髻,暗示娇媚。
  • 弦索初调:指乐器刚刚调好,暗示即将开始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词作而闻名。赵彦端的词风细腻柔美,常表现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正值江南水乡的繁荣时期,社会经济的富庶使得人们的情感更加细腻。词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情感的高度关注。

诗歌鉴赏

《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是赵彦端的一首经典词作,表达了离别、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词人对往事的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词的开头便以“当年万里龙沙路”引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让人思绪飞扬。接着,词人通过“冷压层帘云不度”描绘出一种孤寂和压抑的氛围,营造出离愁的沉重感。而“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则恰到好处地引入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形成了一种对比,使得离愁与美好交织在一起。

在“曾记江边丽人句”中,词人通过回忆与美丽女子的相逢,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此处不仅是对往昔的一种怀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最后一句“多情谁料,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依依不舍。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风采,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万里龙沙路:回忆过去的漫长旅程,象征着离别的艰辛。
  2. 载多少离愁去:承载了多少离愁与思念。
  3. 冷压层帘云不度:形容冷风压迫,忧伤的气氛让人心情沉重。
  4.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通过美丽的花朵和树木形象,展现自然的柔美与娇媚。
  5. 弦索初调处:音乐刚刚开始,暗示着新的情感即将浮现。
  6. 花凝玉立东风暮:花朵在东风中静立,象征着静谧与思考。
  7. 曾记江边丽人句:回忆起曾经的美丽诗句,充满了温情。
  8. 异县相逢能几许:在不同的地方相遇的机会是多么难得。
  9. 多情谁料:对于情感的不可预测感到无奈。
  10. 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在琵琶洲的雨中共饮,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芙蓉双带”,形象生动,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如“花凝玉立”,赋予花朵以人的特征,增加情感色彩。
  • 对仗:如“冷压层帘云不度,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沙路:象征着艰难的离别之路。
  • 芙蓉:常象征美丽与爱情。
  • 琵琶洲:代表着音乐与欢聚的地方。
  • 清明雨:象征着温柔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沙路”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回忆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风光
    • D. 音乐演奏
  2. 填空题:诗中“曾记江边丽人句”,体现了对____的怀念。

  3. 判断题: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1. B
  2. 美丽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主题涉及离愁别绪,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青玉案·当年万里龙沙路》《念奴娇·赤壁怀古》均展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个人情感,后者则反映了历史的浩瀚与个人的渺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文章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