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欧懿)》

时间: 2025-04-27 19:36:08

月□金□□□□。

素娥何事下天衢。

翩翩舞袖穿花蝶,宛转歌喉贯索珠。

帘翡翠,枕珊瑚。

锦衾冰簟象床铺。

春光九十羊城景,百紫千红总不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金。素娥何事下天衢。翩翩舞袖穿花蝶,宛转歌喉贯索珠。帘翡翠,枕珊瑚。锦衾冰簟象床铺。春光九十羊城景,百紫千红总不如。

白话文翻译:

月光如金,素月的仙子为何降临人间?她轻盈地舞动着衣袖,宛如花间翩翩起舞的蝴蝶,歌声如珠串般悠扬动听。帘子用翡翠装饰,枕头是用珊瑚做的,锦绣的被子和冰凉的竹席构成了她的床铺。春天的光景在羊城(广州)如同九十岁的老人,百花争艳、五彩斑斓,然而依然比不上她的美丽。

注释:

  • 月金:形容月光明亮如金。
  • 素娥:指白色的月亮、月亮的仙女。
  • 天衢:指天上的大道,引申为人间。
  • 翩翩:形容轻盈而优雅的样子。
  • 贯索珠:形容声音如同珍珠般清脆。
  • 帘翡翠:用翡翠做的帘子,象征奢华。
  • 枕珊瑚:用珊瑚做的枕头,象征美丽与珍贵。
  • 锦衾冰簟:形容床上的被褥和凉席,锦绣华美,冰凉舒适。
  • 春光九十羊城:描绘春天的美景,羊城为广州的别称。
  • 百紫千红:形容花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赵彦端在某个春天的闲暇时光写成的,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柔美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的仙子,展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开头以“月金”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夜晚场景,接着以“素娥”暗指月亮的美丽,给读者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仙女的优雅,仿佛她在花间轻舞,歌声如珠,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帘翡翠,枕珊瑚”一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奢华与美好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而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春天的羊城,以“春光九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尽管花红柳绿,但仍难以比拟那位仙子的绝美。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情感细腻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金:引出主题,设定了诗的意境。
  • 素娥何事下天衢:提问,表达了对月亮仙子降临的好奇。
  • 翩翩舞袖穿花蝶:形象生动,表现了仙女的轻盈和舞动。
  • 宛转歌喉贯索珠:比喻歌声动听,给人美的享受。
  • 帘翡翠,枕珊瑚:描绘奢华的居住环境,增强了仙女的神秘感。
  • 锦衾冰簟象床铺:进一步美化环境,创造出一种冷艳的美。
  • 春光九十羊城景:将背景设定在春天的广州,展现繁华。
  • 百紫千红总不如:总结全诗,表达仙子的美丽无与伦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宛转歌喉贯索珠”,通过比喻增强了歌声的美感。
  • 对仗:如“帘翡翠,枕珊瑚”,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亮仙子拟人化,使其充满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月亮的仙子为主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美丽和神秘。
  • 仙子:象征理想中的美好与高贵。
  • 春光:象征希望与生机。
  • 花蝶:象征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月金”是形容什么的?

    • A. 月光明亮如金
    • B. 月亮的颜色
    • C. 月亮的形状
  2. “素娥”在诗中指的是?

    • A. 一位女子
    • B. 月亮
    • C. 仙女
  3. 诗中提到的“锦衾冰簟”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仙女的服装
    • B. 仙女的居所
    • C. 仙女的舞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彦端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细腻而深刻,而赵彦端则更侧重于自然与美的整体描绘,意境更为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