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喷玉潭》

时间: 2025-02-04 19:28:47

万木吼穹谷,驽骀屹不前。

犹胜望尘客,伫立九衢边。

意思解释

游喷玉潭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木吼穹谷,驽骀屹不前。
犹胜望尘客,伫立九衢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阔而又静谧的自然景象:在深山峡谷中,万树似乎在吼叫,静止的驽马和骏马都不肯向前踏出一步。这样的情景,甚至比那些在喧嚣街头等待的人更让人感到震撼。


注释

  • 万木: 形容树木非常多。
  • 吼穹谷: 形容树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吼叫,穹谷指高而宽的山谷。
  • 驽骀: 驽马和骏马,分别指速度慢的马和速度快的马。
  • 伫立: 停留、等待的意思。
  • 九衢: 指的是九个交叉的道路,古时形容繁华的街道。

典故解析

“万木吼穹谷”中的“木”可联想到《楚辞》中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与壮观;“九衢”则常用于形容繁华的市区,暗示诗人与世俗的疏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致力于整理历史,提倡实用的学问。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游喷玉潭》创作于司马光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思考。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某次游览中,目睹自然之美,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对比世俗的烦扰。


诗歌鉴赏

《游喷玉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首句“万木吼穹谷”给人以震撼,仿佛听见大自然的呼唤,表现出生命的活力;而“驽骀屹不前”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止的力量,驽马与骏马的对比,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在游览中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的壮美,也引发了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最后一句“犹胜望尘客”则是对比那些在繁华中忙碌的人,展示了身处宁静自然中的自得与超脱。整首诗形象生动,情感真挚,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远的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木吼穹谷: 描述了树木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仿佛在与山谷呼应,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气势。
  2. 驽骀屹不前: 驽马与骏马都静止不动,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陶醉和专注。
  3. 犹胜望尘客: 诗人认为,身处宁静的自然中,体验更为深刻,胜过那些在城市喧闹中等待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 “万木吼穹谷”中的“吼”不仅仅是声响的描述,更是对自然力量的比喻。
  • 对仗: “驽骀屹不前”中驽马与骏马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渴望逃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木: 象征自然的丰饶与生机。
  • 穹谷: 象征广阔的天地与自由。
  • 驽骀: 代表人类的局限与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木吼穹谷”中的“吼”主要指什么? A. 声音
    B. 行动
    C. 情感

  2. 诗中提到的“九衢”指的是? A. 九个村庄
    B. 繁华的街道
    C. 九种动物

  3. 诗人通过对比“驽骀”与“望尘客”想表达什么? A. 对马的喜爱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批判
    C.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司马光的《游喷玉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比与反思,后者则更注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两首诗在意象上虽有差异,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司马光相关历史著作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