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总干父知县》

时间: 2025-01-27 04:34:52

蜀溪名阀世为儒,祖擢巍科子亦如。

从仕为民辞荐牍,移忠有后竟悬车。

一生冰蘖节愈厉,两度弦歌政可书。

菘拟泷碑表亲墓,讵知簪笏化犁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溪名阀世为儒,
祖擢巍科子亦如。
从仕为民辞荐牍,
移忠有后竟悬车。
一生冰蘖节愈厉,
两度弦歌政可书。
菘拟泷碑表亲墓,
讵知簪笏化犁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王总干的知县,他的家世显赫,曾经出过许多读书人。诗人回顾他的光辉历程,虽然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他为民而辞去官职,把忠诚传承给后代,最终却未能享受荣华富贵。王知县一生节操高洁,曾多次为政事吟唱,留下了可圈可点的政绩。他为亲人的墓碑题写铭文,但谁能想到权势的簪笏最终却变成了耕作的犁锄。

注释

  • 蜀溪:指四川的溪流,表示作者所处的地域。
  • 名阀:指声名显赫的家族。
  • 巍科:指高科,通常是指科举考试中取得的高等学历。
  • 荐牍:指上奏的文书或推荐信。
  • 冰蘖:形容其节操如冰雪般清白,表示高洁的品行。
  • :指一种蔬菜,这里比喻铭刻在碑上的文字。
  • 簪笏:古代官员的象征,表示权势和地位。
  • 犁锄:比喻农耕,反映出权势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是宋代的诗人,主要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卫宗武的诗歌多关注社会时事与人文情怀,尤其是在官场与士人的生存状态上有独特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缅怀王知县而作,表达了对他高尚品德和志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仕途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挽王总干父知县》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哀思的悼亡诗,诗中既有对王知县高洁品德的赞美,又隐含了对其官场生涯的反思。诗人在开篇通过“蜀溪名阀”引入王知县的显赫家世,展现了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接着,通过回顾王知县的生平,表达了他为民辞官的决然与忠诚,体现出一种超越名利的高尚情怀。

诗中“菘拟泷碑表亲墓”一句,不仅描绘了王知县为亲人留下的铭文,也反映出他在世时的种种努力与贡献。最后一句“讵知簪笏化犁锄”则更是掷地有声,表明了对权势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透露出诗人对王知县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士人对名节与忠诚的重视,以及对短暂人生的感慨。通过对王知县生平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权力游戏的批判,使得整首诗在纪念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溪名阀世为儒:王知县出身于著名的士族,家族在蜀地久负盛名。
  2. 祖擢巍科子亦如:他的祖辈通过科举获得了显赫的地位,家族的荣耀一脉相承。
  3. 从仕为民辞荐牍:他在仕途上为民服务,辞去官职后仍不忘为民请命。
  4. 移忠有后竟悬车:尽管他忠诚于职务,但最终却因政治原因未能安享晚年。
  5. 一生冰蘖节愈厉:他一生保持高洁的品行,节操愈发坚定。
  6. 两度弦歌政可书:他曾两次以诗歌表达对政治的见解,留下了可供书写的政绩。
  7. 菘拟泷碑表亲墓:为亲人题写碑文,表现出他的孝心与对家族的重视。
  8. 讵知簪笏化犁锄:对权力的追求最终化为耕作,显示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簪笏化犁锄”,用农具比喻权力的消逝,形象而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知县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权力无常的深思,体现出对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悲悯和哲理的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溪:象征着士人的根基与出身。
  • 簪笏:象征权力与地位。
  • 犁锄: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平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知县出身于哪个地区?

    • A. 江南
    • B. 蜀地
    • C. 北方
    • D. 西域
  2. 诗中提到王知县辞去官职后做了什么?

    • A. 继续仕途
    • B. 为民请命
    • C. 归隐山林
    • D. 旅游四方

答案

  1. B. 蜀地
  2. B. 为民请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挽王总干父知县》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关注个人品德与家族荣誉,而后者则强调国家动荡与个人苦楚。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经与楚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