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前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
时间: 2025-01-11 04:5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
端能居此府,坐啸获两君。
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
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
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
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
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
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人雅士的欣赏与思考。开头提到李长吉和扬子云,二人皆为才子,说明自己在此地也有才情。接着描绘了自己悠闲的生活,准备离开这座美丽的江湖,携带着自己的酒樽。虽然思念这段时光,但仍然感到世俗的纷扰。有人劝说不要再作诗,认为年轻人更应该专注于实用的事情。然而,作者依然以三声叹息寄托情感,认为自己的诗歌并不妨碍世俗的耳朵。最后提到与朋友一起在黄昏时分寻找柴火,暗示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并且强调纯净的水源象征着不混浊的心灵。
注释
- 李长吉: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才闻名。
- 扬子云:指扬雄,汉代文学家,以才智著称。
- 五石樽:指一种盛酒的器皿,象征着作者的洒脱与生活情趣。
- 朱弦:指古琴的弦,象征音乐与文化的修养。
- 甘井:指甘甜的井水,象征纯净的心灵与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广泛影响了后世。苏轼在政坛上经历了波折,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面对人生的起伏,他以诗歌抒发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此诗将古代文人生活的洒脱与世俗的纷扰呈现得淋漓尽致。苏轼以李长吉和扬子云为引,体现出对文学才华的赞美,随即转入自我反思,表达出对离开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感悟。“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将诗人即将离去的惆怅与对酒樽的眷恋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随着“或劝莫作诗”一句,诗人似乎在面对世俗的声音,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摇。最后的黄昏伐薪,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平和心境的追求。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能诗李长吉:表示对李白的钦佩,称其为能诗的大才。
- 识字扬子云:赞美扬雄的才智,强调文化修养。
- 端能居此府:自谦自己也能在此地留下身影。
- 坐啸获两君:与两位文人共处,享受清闲。
- 逝将江湖去:表明即将离开这片美好的江湖。
- 浮我五石樽:携酒樽,象征洒脱的生活态度。
- 眷焉复少留:对这段时光的留恋。
- 尚为世所醺:仍然感受到世俗的酒醉与迷惑。
- 或劝莫作诗:有人劝说不要再作诗。
- 儿辈工织纹:年轻人应专注于实际的事情。
- 朱弦寄三叹:用音乐表达感情。
- 未害俗耳闻:认为自己的诗不会影响世人。
- 共寻两欧阳:与朋友一同寻找生活的乐趣。
- 伐薪照黄昏:在黄昏的光影中做简单的事情。
- 是家有甘井:强调生活的纯净。
- 汲多终不浑:井水再多也不会混浊,象征心灵的清澈。
修辞手法:
- 对比:文人与世俗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文人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 意象:江湖、酒樽、黄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的钦佩,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自由与追求。
- 五石樽:代表洒脱的生活态度。
- 朱弦:象征音乐与文化的修养。
- 甘井:象征纯净的心灵与自然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哪些历史人物? A. 杜甫和白居易
B. 李白和扬子云
C. 王维和李清照
D. 欧阳修和苏洵 -
诗中提到的“甘井”象征什么? A. 忧伤
B. 纯净的心灵
C. 纷扰的世俗
D. 友情 -
苏轼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世俗追求
B. 对文人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反思
C. 忧国忧民
D. 追求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 欧阳修《秋声赋》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但更加豪放。
- 杜甫《登高》:则展示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