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和无斋》
时间: 2025-01-27 03:1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和无斋
作者: 陈永正
怅望云间,人何在海烟椰树。
应犹记,长沟语悄,月华如注。
蔓草乍摇清露滴,风花偶向眉峰聚。
是芳心此际会琴心,初流顾。
严城下,兰枻鼓。
南堤外,杨枝舞。
料天涯小别,难言幽素。
良夜晤歌谁与共,秾春如梦君须护。
想明朝重喜客归来,多媚妩。
白话文翻译
在云间眺望,心中惆怅,远方的人在哪里,海面上烟雾弥漫,椰树摇曳。
你应还记得,长沟边的低语,如今月光洒落如水。
蔓草忽然摇动,清露滴落,风花偶尔聚拢在眉尖。
此时此刻,芳心与琴心相会,初次相顾。
在严城下,兰帆轻鼓;
南堤外,杨枝轻舞。
料想天涯的短暂离别,难以言表的幽默情绪。
良夜里,谁来共唱这歌?浓春如梦,君需好好珍惜。
想必明天你重归,带来更多的欢愉与妩媚。
注释
- 怅望:感到惆怅,望着远方。
- 海烟椰树:指海面上的烟雾和椰子树,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长沟:指的是长长的水沟,可能是指与人交谈的地方。
- 蔓草:指蔓生的草,象征生机。
- 兰枻鼓:指的是轻快的鼓声,兰枻可能指船帆。
- 杨枝舞:杨树的枝条随风舞动,表现春日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风格独特,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对未来的重聚充满期待。诗中借景抒情,表现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陈永正的《满江红 和无斋》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歌。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开篇的“怅望云间”便透出一丝孤独与思念,接着以“海烟椰树”描绘出一种恬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这样的对比使得内心的情感愈加鲜明。
诗中“月华如注”展现出夜晚的清冷与宁静,恰似诗人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蔓草乍摇”、“风花偶向眉峰聚”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自然生动起来,传达出一种轻盈与灵动。最后,诗人以对良夜的期盼和对友人的呼唤,升华了全诗的情感,形成一种既感伤又温馨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望云间,人何在海烟椰树。”: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应犹记,长沟语悄,月华如注。”:提醒对方不要忘记曾经的细语,月光如水般洒落,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 “蔓草乍摇清露滴,风花偶向眉峰聚。”:自然界的生动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是芳心此际会琴心,初流顾。”:表达了心灵的共鸣与感应,暗示一种情感的交融。
- “严城下,兰枻鼓。”:描绘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暗示着团聚的喜悦。
- “南堤外,杨枝舞。”:生动地呈现出春日的气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料天涯小别,难言幽素。”: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 “良夜晤歌谁与共,秾春如梦君须护。”: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 “想明朝重喜客归来,多媚妩。”:期待友人的归来,带来更多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如注”,将月光比作水,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蔓草乍摇”,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兰枻鼓,杨枝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友谊与思念展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间:象征遥远与神秘,隐喻心灵的寄托。
- 椰树:象征热带的自然环境,带来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 月华: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蔓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兰枻:象征自由与欢愉的旅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烟椰树”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宁静的海边
b) 繁华的城市
c) 幽暗的森林 -
“良夜晤歌谁与共”的意思是? a) 诗人感到孤单
b) 诗人与朋友欢聚
c) 诗人想要独处 -
“蔓草乍摇”中的“乍”字是什么意思? a) 突然
b) 稍微
c) 持续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永正的《满江红 和无斋》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陈永正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与创作》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