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峡别衡崐》
时间: 2025-01-11 08:51: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五丁峡别衡崐
作者: 任瀚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峡天猿啸万山秋,御宿相逢转别愁。
后会知谁先白发,清时劳汝问沧洲。
胡床对月此村夜,霜杵捣衣何郡楼。
闻道西京最萧瑟,可堪归路曲江头。
白话文翻译:
在峡谷中,猿声啼叫,伴随着秋天的万山;
在宿舍相遇后,却又充满了离别的愁苦。
将来再见时,谁会先白发呢?
在清闲时光里,劳烦你去问问沧洲那边的事。
在这村庄的夜晚,月光下坐着胡床,
霜打的杵子在捣衣服,透过这座楼,何处是故乡?
听说西京的景象最为萧瑟,
这归途的曲江头,真让人堪伤。
注释:
- 猿啸:猿的叫声,象征孤独与哀愁。
- 御宿:指帝王的住宿,暗示高处的相会。
- 白发:象征老去,表达对未来的思考。
- 沧洲:传说中的地方,借指远方的游子。
- 胡床:一种可折叠的坐具,常用于户外,暗示诗人的闲适心境。
- 霜杵:霜打的杵,表示寒冷的季节,象征生活的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瀚,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生活在明中期,受当时文人环境的影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任瀚游历五丁峡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秋天以及归路的思绪,恰逢人生的转折。
诗歌鉴赏:
《五丁峡别衡崐》是一首抒情的山水诗,诗中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开篇便以“峡天猿啸万山秋”点明了环境的秋意,猿啼声声,既渲染了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离别时的忧伤。通过“御宿相逢转别愁”,诗人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随之而来的分别之苦,情感层层递进。
接着,诗人以“后会知谁先白发”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人生的无常让人不禁感叹。而“清时劳汝问沧洲”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牵挂,借“沧洲”这一典故,强化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
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村庄,胡床与霜杵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又带有淡淡愁绪的氛围。“闻道西京最萧瑟”则是对人生路途的感慨,表现出归路的艰难与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事的感慨,反映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峡天猿啸万山秋:描绘峡谷的景色,猿声与秋天交织,营造孤寂氛围。
- 御宿相逢转别愁:在高处相遇,却因离别而忧愁,突显情感的矛盾。
- 后会知谁先白发:感慨人生无常,预示未来的变化。
- 清时劳汝问沧洲:在闲暇时希望友人去问远方的事,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胡床对月此村夜:描述了夜晚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霜杵捣衣何郡楼: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闻道西京最萧瑟:表现对西京景色的感叹,象征归途的凄凉。
- 可堪归路曲江头:归路的艰难与对家乡的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猿啼与秋天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胡床对月”“霜杵捣衣”,增强诗的韵律感。
- 典故:使用“沧洲”象征远方,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表达离别时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事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叹,情感真挚而深邃,令人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象征孤独与悲伤。
- 秋:代表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白发:象征衰老与岁月的变迁。
- 胡床:代表诗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向往。
- 霜:象征寒冷与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沧洲”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远方的游子
C. 自然风光
D. 诗人的理想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胡床”是用来__的。
-
判断题:诗中“白发”是指衰老和岁月的流逝。 (对/错)
答案:
- B
- 坐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重视友谊的深情;而任瀚则在离别中更显人生无常。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任瀚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