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菩山明智寺诗》
时间: 2025-01-11 02:33:53意思解释
宿西菩山明智寺诗
原文展示:
路转溪山果大奇,
茂林门径古苔滋。
坐余沿石閒听水,
茶罢巡檐遍读碑。
飞白洒然前辈字,
养鱼浴却向来池。
草蒲葺葺仙人发,
随我归来与静宜。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转弯后,溪水与山景显得格外奇特;
茂密的森林和古老的苔藓滋生在门径上。
我坐在石头上,悠闲地听着水流的声音,
喝完茶后,漫步巡回,遍览寺中的碑文。
飞白的字迹洒落在前辈的碑上,
养鱼的池塘在我身边洗浴。
草蒲葺的房屋如同仙人的白发,
我随同它们归来,共享这宁静的美好。
注释:
- 路转溪山:指道路转弯后,溪水和山景的变化。
- 茂林门径:形容门前的林木茂盛。
- 沿石閒听水:坐在石头上悠闲地听水声。
- 茶罢:喝完茶后。
- 飞白:碑文中书法的白色部分,指字迹的洒脱。
- 浴却向来池:养鱼的池塘在我身边,水面宁静。
- 草蒲葺葺:指用草和蒲葺成的屋子,形容简单的住所。
- 静宜:安静而宜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飞白”字迹,可能借鉴了书法中对前辈书法家作品的赞美,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贞,号云间,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题材,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菩山明智寺,表达了作者在寺院中的宁静与惬意的感受。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文人多追求隐逸生活,反映出对清净和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诗人张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菩山明智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开篇“路转溪山果大奇”,便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奇特而美丽的环境,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心境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
“坐余沿石閒听水,茶罢巡檐遍读碑”,在悠闲的氛围中,诗人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在寺院中静坐、品茶、读碑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飞白洒然前辈字”,不但赞美了传统文化,还显示了诗人对前辈艺术成就的尊重。
最后两句“草蒲葺葺仙人发,随我归来与静宜”,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体来看,张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转溪山果大奇:描述道路转弯后的美景,强调了自然的奇妙之处。
- 茂林门径古苔滋:描绘了寺院周围茂密的森林和古老的苔藓,增添了历史感和自然的气息。
- 坐余沿石閒听水:表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在自然中享受宁静。
- 茶罢巡檐遍读碑: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方式,强调读书和品茶的乐趣。
- 飞白洒然前辈字:提及书法作品,象征着对前辈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 养鱼浴却向来池:描绘了池塘的宁静,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草蒲葺葺仙人发:比喻居所的简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境界。
- 随我归来与静宜: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草蒲葺葺仙人发”,将房屋比喻为仙人的白发,增添了诗意。
- 拟人:如“飞白洒然”,赋予字迹以生动的形象,传达出书法的灵动感。
- 对仗:如“坐余沿石閒听水,茶罢巡檐遍读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活力。
- 古苔:代表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
- 碑文:象征知识与智慧的积累。
- 草蒲:代表朴素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书法中的字迹
C. 茶的种类 -
诗人在哪个地方创作了这首诗? A. 山顶
B. 西菩山明智寺
C. 自家庭院 -
诗中描述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与宁静
C. 热闹与繁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张镃的诗与陶渊明的《饮酒》:
- 主题相似:两者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 风格差异:张镃的诗更加细腻,描绘具体的场景;陶渊明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歌研究》
- 《张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