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殿檐阴石汇泉,针鱼苔净乐回旋。
持杯挹取虽无暇,照影心肠更洒然。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殿宇阴凉之处,石头汇聚成泉水,水中游动着针形的鱼,苔藓清净而乐于回旋。
尽管手中举杯取水时没有什么暇光,但水中的倒影却让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洒脱。
注释:
- 故殿:古老的殿宇,指代历史悠久的建筑。
- 檐阴:屋檐下的阴影,形容阴凉的环境。
- 汇泉:汇集而成的泉水。
- 针鱼:形状细长如针的鱼类,可能指小鱼。
- 苔净:苔藓清洁,没有杂物。
- 持杯挹取:手持酒杯取水饮用。
- 无暇:没有光彩,可能指水面没有波光粼粼的美景。
- 照影:水面倒映出的影子。
- 洒然:形容心情轻松、豁达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故殿”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相关,常用以表达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在诗中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写成,诗人游览古老的寺庙,感受到宁静的环境与清澈的泉水,内心的感悟促使他写下这一诗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洒脱。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古殿的阴影笼罩着汇聚的泉水,水中游弋的针鱼与清净的苔藓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图景。这样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也传达了诗人对古老文化的怀念与敬仰。
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尽管手中的杯子没有光彩,但水中的倒影却让他内心更加清澈与放松。这里的“无暇”与“洒然”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殿檐阴石汇泉:描绘古老殿宇的阴影和石头汇聚成泉的景象,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针鱼苔净乐回旋:细长的鱼在清净的苔藓间游动,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持杯挹取虽无暇:手握酒杯取水,虽然没有波光粼粼的美景,却显得简单而真诚。
- 照影心肠更洒然:水中的倒影让内心感到轻松与自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的影像比作心情的反映,表达内心的宁静。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对古殿与泉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洒脱。
意象分析:
- 故殿:象征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 泉水:象征生命与清新。
- 针鱼:象征灵动与自然的生命力。
- 苔藓:象征纯净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的“针鱼”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水体
D. 一种建筑 -
诗中提到的“无暇”是指什么? A. 没有波光
B. 有很多光彩
C. 很杂乱
D. 无法饮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镃的《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展现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