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一》

时间: 2025-01-27 04:00:17

晕酒娇红上粉腮。

小颦眉叶未全开。

箫声倦擪玲珑玉,罗幕斜钩伫月来。

添凤饼,卸鸾钗。

闲思芳约旧池台。

风光才过收灯节,已是愁春弟几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十一
作者: 赵尊岳

晕酒娇红上粉腮。
小颦眉叶未全开。
箫声倦擪玲珑玉,
罗幕斜钩伫月来。
添凤饼,卸鸾钗。
闲思芳约旧池台。
风光才过收灯节,
已是愁春弟几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喝醉酒的女子,脸上泛着娇红,显得娇媚动人。她微微皱眉,似乎还没完全舒展。箫声悠扬,似乎在她耳边轻轻回响,夜色中,月光斜斜地洒落。她在思索着过去的约定,慢慢卸下凤钗和珠饰,神情恍惚。刚刚过完元宵节,眼前的美景却又让她感到几分忧愁,春天的愁绪一再涌来。


注释:

  • 晕酒:指酒醉后的脸色。
  • 娇红:指面颊因醉酒而显得红润。
  • 箫声:指箫的声音,音乐的意象。
  • 倦擪:疲倦地轻抚,形容对音乐的沉醉。
  • 罗幕:轻纱帷幕,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 凤饼:一种古代女子佩戴的头饰。
  • 鸾钗:古代女子用的发钗,象征美好和奉献。
  • 收灯节:元宵节,象征团圆和欢乐。

典故解析:

  •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代表着团圆和辞旧迎新,诗中提到的“收灯节”正是指此节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
  • 凤饼、鸾钗:这些头饰和钗饰在古代常象征女子的美丽和身份,卸去这些饰品,暗示着女子对过去的怀念和情感的抛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著名词人,他的诗词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社会的动荡时期,诗人在感情和社会变迁中感受到的忧愁与惆怅,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十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醉酒后的迷离状态。词中描绘的女子,面颊娇红,眉头微皱,传达出一种既娇媚又含蓄的美感。箫声的描写则为整个词增添了一层音乐的意象,仿佛在诉说着她内心的愁绪。女子在轻轻卸下凤饼和鸾钗的动作,象征着她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无奈放下,反映出一种伤感与流逝的美。

整首词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结合节日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尤其是最后一句“已是愁春弟几回”,更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愁苦交织,情感深邃,余音绕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晕酒娇红上粉腮:描绘女子醉酒后脸色红润的美丽。
  2. 小颦眉叶未全开:表现她微微皱眉,还未完全放松的神情。
  3. 箫声倦擪玲珑玉:箫声轻柔,让她感到疲倦却又陶醉。
  4. 罗幕斜钩伫月来:月光斜洒在轻纱幕布上,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5. 添凤饼,卸鸾钗:象征她在思索中慢慢卸下装饰,流露出内心的感慨。
  6. 闲思芳约旧池台:回想起过去的约定,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
  7. 风光才过收灯节:指刚过元宵节,暗示生活的美好。
  8. 已是愁春弟几回:感慨春天的美好与愁苦交织,情感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箫声倦擪玲珑玉”,将音乐与感情结合,增加意境。
  • 拟人:如“月来”,让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如“添凤饼,卸鸾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红:象征美丽与青春。
  • 箫声:代表音乐的柔美与情感的渲染。
  • 凤饼、鸾钗:象征女子的身份与过去的回忆。
  • 月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晕酒娇红”中的“娇红”指的是什么? A. 花朵
    B. 面颊
    C. 酒水
    D. 衣服

  2. “添凤饼,卸鸾钗”中的“卸”表示什么? A. 加上
    B. 拆下
    C. 送走
    D. 购买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忧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赵尊岳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赵尊岳的诗更加强调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索与失落。

参考资料:

  1. 《词的魅力:古代词作赏析》
  2. 《近代词人的情感世界》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