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岫亭用范伯升韵》

时间: 2025-01-27 03:23:07

自我来南溪,池塘几春草。

结茅依云端,爱此山回抱。

奇峰七十二,罗列景逾好。

岂殊谢公窗,澄江更萦绕。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尽了。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

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

东山与鲁郊,底用评大小。

平生丘壑心,计拙讵能巧。

亭皋远俗客,曳杖日频到。

箪瓢乐未改,在涧槃亦考。

况有吾人诗,飘然异郊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列岫亭用范伯升韵
作者:韩元吉 〔宋代〕

自我来南溪,池塘几春草。
结茅依云端,爱此山回抱。
奇峰七十二,罗列景逾好。
岂殊谢公窗,澄江更萦绕。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尽了。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
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
东山与鲁郊,底用评大小。
平生丘壑心,计拙讵能巧。
亭皋远俗客,曳杖日频到。
箪瓢乐未改,在涧槃亦考。
况有吾人诗,飘然异郊岛。

白话文翻译:

我自南溪而来,池塘边的春草已生了几分。
在云端搭建茅屋,爱这山峦的环抱。
奇峰有七十二座,排列得景色更为美好。
哪里比得上谢公的窗前,澄清的江水更是环绕。
孤城中千家万户,一眼便能尽收眼底。
种葵心中渴望夏天,种菊又待秋的末了。
在静谧中可以见到物华,深思则能领悟至理。
东山与鲁郊,何必去评判大小。
我一生心中有丘壑,才智拙劣又怎能巧妙。
亭边远离世俗的客人,拄杖来此常常光顾。
竹篮与瓢的乐趣未曾改变,浸泡在涧水中也难忘。
更有我的诗歌,飘然如同在异乡的岛屿。

注释:

  • 南溪:南溪是指南溪一带,象征诗人的归隐生活。
  • 池塘几春草:春草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美丽。
  • 结茅:用茅草搭建的房屋,代表隐居生活。
  • 奇峰七十二:指南溪地区的奇特山峰,数量多,景色壮丽。
  • 谢公窗:指谢灵运的窗前景致,强调自然之美。
  • 孤城千家邑: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温馨。
  •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表现诗人对四季的期待与眷恋。
  • 亭皋:指亭子和水边,反映诗人的游赏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字正甫,号雪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溪的隐居生活中,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生活状态,表达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韩元吉的《列岫亭用范伯升韵》是一首充满自然情怀和哲理思考的山水诗。诗作以“自我来南溪”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恬淡的环境中,生动描绘了南溪的自然美景。诗中“结茅依云端”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在和对自然的亲近,而“奇峰七十二”则通过数量的夸张,突显了南溪的壮丽。

诗中“孤城千家邑”与“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相互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渗透出哲理的思考,例如对“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的理解,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诗歌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坚持,强调了即便在物质生活简朴的情况下,诗歌带来的精神快乐与满足。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我来南溪:诗人自南溪而来,创造出一种归隐的氛围。
  2. 池塘几春草:春天的草长得茂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3. 结茅依云端:诗人在山上搭建茅屋,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4. 爱此山回抱:表达对山的喜爱与亲近感。
  5. 奇峰七十二:夸张地描述南溪的山峰,增强自然的壮丽感。
  6. 罗列景逾好:景色的排列更加美丽,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7. 岂殊谢公窗:与谢灵运的窗前景致相比,南溪的美更胜一筹。
  8. 澄江更萦绕:清澈的江水环绕着山,增添了诗的意境。
  9. 孤城千家邑:描绘乡村宁静的生活场景。
  10. 一目可尽了:远眺一眼就可看尽千家万户。
  11. 植葵思夏深:种葵心中渴望夏天,表达对四季的期待。
  12. 种菊待秋杪:种菊待秋,流露出对生活的期待。
  13. 物华静中见:在静谧中能看到自然的华美。
  14. 至理得深造:通过静思能领悟更深的道理。
  15. 东山与鲁郊:东山与鲁郊的比较,表达自然的无大小之分。
  16. 底用评大小:强调不必去评判事物的大小。
  17. 平生丘壑心:一生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心中的丘壑。
  18. 计拙讵能巧:才智有限,无法达到巧妙之境。
  19. 亭皋远俗客:在亭子和水边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20. 曳杖日频到:诗人常常拄杖到此游玩。
  21. 箪瓢乐未改:竹篮与瓢的乐趣未曾改变,体现朴素的快乐。
  22. 在涧槃亦考:即使在山涧也能思考人生。
  23. 况有吾人诗:更有我写的诗歌,表明诗人自信。
  24. 飘然异郊岛:诗歌如同飘然的岛屿,超脱于世俗。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奇峰七十二”,增强了山水的壮丽感。
  • 对仗:如“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形成音韵的美感。
  • 排比:如“亭皋远俗客,曳杖日频到”,增强了表达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南溪:象征隐逸与自然的理想空间。
  2. 奇峰: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
  3. 孤城:代表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
  4. 葵与菊:象征四季的轮回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5. 亭皋:象征游赏与思考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元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奇峰七十二”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城市景观
    B. 山水景色
    C. 人物故事
    D. 历史事件

  3. 诗中的“植葵思夏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夏天的期待
    C. 对秋天的感慨
    D.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隐居生活与自然美。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诗意。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列岫亭用范伯升韵》与王维的《鹿柴》均描写自然景色,但韩元吉更强调隐逸生活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瞬间的自然美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韩元吉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对古代诗词进行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相关诗句

自我来南溪,池塘几春草。下一句是什么

结茅依云端,爱此山回抱。上一句是什么

结茅依云端,爱此山回抱。下一句是什么

奇峰七十二,罗列景逾好。上一句是什么

奇峰七十二,罗列景逾好。下一句是什么

岂殊谢公窗,澄江更萦绕。上一句是什么

岂殊谢公窗,澄江更萦绕。下一句是什么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尽了。上一句是什么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尽了。下一句是什么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上一句是什么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下一句是什么

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上一句是什么

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下一句是什么

东山与鲁郊,底用评大小。上一句是什么

东山与鲁郊,底用评大小。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丘壑心,计拙讵能巧。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丘壑心,计拙讵能巧。下一句是什么

亭皋远俗客,曳杖日频到。上一句是什么

自我来南溪,下一句是什么

池塘几春草。上一句是什么

池塘几春草。下一句是什么

结茅依云端,上一句是什么

结茅依云端,下一句是什么

爱此山回抱。上一句是什么

爱此山回抱。下一句是什么

奇峰七十二,上一句是什么

奇峰七十二,下一句是什么

罗列景逾好。上一句是什么

罗列景逾好。下一句是什么

岂殊谢公窗,上一句是什么

岂殊谢公窗,下一句是什么

澄江更萦绕。上一句是什么

澄江更萦绕。下一句是什么

孤城千家邑,上一句是什么

孤城千家邑,下一句是什么

一目可尽了。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