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霁色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山北山南佛寺开,
烟销日出更崔嵬。
读书谁伴谪仙老,
沽酒要须陶令来。
白话文翻译:
庐山的北面和南面都有佛寺开放,
烟雾散去,阳光初升,山峰显得更加雄伟。
读书时,谁来陪伴这位被贬的仙人呢?
要喝酒,必须等陶渊明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北山南:指庐山的北侧和南侧。
- 佛寺:佛教的庙宇,象征着宁静和修行。
- 烟销:烟雾散去,形容天气晴朗。
-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巍峨壮丽。
- 谪仙:被贬的仙人,指陶渊明,他因不满官场而辞官归隐。
- 沽酒:买酒,饮酒的意思。
- 陶令:指陶渊明,号称“陶令”,以隐逸著称。
典故解析:
- 陶渊明:东晋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不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庐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之感。
诗歌鉴赏:
《庐山霁色》是韩元吉的一首风景诗,描绘了庐山在雨后初晴时的壮丽景色。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佛寺的开设和山的高峻,展现了大自然的气势与宁静。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美景中有朋友相伴,尤其是陶渊明这样的隐士,意在表达对知己的渴望。诗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渴求,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描绘雄伟的自然景观,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全诗意境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北山南佛寺开:庐山的北边和南边都有佛教寺庙,暗示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
- 烟销日出更崔嵬:雨后烟雾散去,太阳升起,山峰显得更为高大巍峨,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读书谁伴谪仙老: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渴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自己,提到谪仙陶渊明,表现孤独。
- 沽酒要须陶令来:想喝酒,期待陶渊明这样的朋友到来,表达对友谊的渴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庐山的景色比作人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朋友的渴望,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 佛寺:代表宗教的清净与内心的安宁。
- 日出: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谪仙:象征隐逸与不屑于权利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北山南佛寺开”中“佛寺”意指什么? A. 学校
B. 宗教场所
C. 住宅 -
“沽酒要须陶令来”中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
诗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C. 对官场的留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韩元吉在《庐山霁色》中同样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但更加强调了对友谊的渴求,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陶渊明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深沉的隐逸情怀,而韩元吉则在隐逸中渴望交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十九首》
- 《陶渊明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